[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围岩内部微裂隙发育特征的凹槽管装置及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9048.2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9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潘东江;李治国;张理蒙;赵建兵;陈雪峰;卢高明;杨延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联群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围岩 内部 裂隙 发育 特征 凹槽 装置 监测 方法 | ||
1.一种隧道围岩内部微裂隙发育特征的凹槽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空椭圆型金属球(1)、凹槽管(2)、圆管(3)和电线(4),所述的圆管(3)略长于凹槽管(2),嵌装在凹槽管(2)表面上的凹槽内,前端伸出,所述的中空椭圆型金属球(1)设在圆管(3)伸出的前端,所述的电线(4)焊接在中空椭圆型金属球(1)上,从圆管(3)的管内引出;
所述的凹槽管(2)的外径为25~30mm,凹槽管(2)表面上的凹槽宽度不大于凹槽管(2)外径的四分之一,凹槽的深度不大于凹槽管(2)外径的四分之一;
所述的中空椭圆型金属球(1)的短轴与所述的凹槽管(2)的外径相等,长轴为所述的凹槽管(2)的外径的1.2~2倍,材质为具有良好延展性和导电性的金属;
所述的圆管(3)的外径为不大于所述的凹槽管(2)的凹槽宽度和凹槽深度,外径与所述的凹槽管(2)的外径相内切,并固定连接。
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隧道围岩内部微裂隙发育特征的凹槽管装置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隧道开挖后,使用钻机向围岩内部钻多个钻孔(5),之后向多个钻孔(5)内装入凹槽管装置,通过凹槽管(2)将中空椭圆型金属球(1)顶入钻孔(5)底部;所述的钻孔(5)的数量不少于3个,钻孔直径为28~32mm之间,钻孔间距为不小于0.5m,钻孔长度不大于5倍的隧道洞径;
b.通过凹槽管(2)施加压力将中空椭圆型金属球(1)在钻孔(5)底部挤压变形,之后拔出与中空椭圆型金属球(1)活动连接的凹槽管(2),同时引出电线(4),使中空椭圆型金属球(1)卡死在钻孔(5)底部;
c.安装注浆管,并在靠近隧道围岩浅表端部进行封孔,然后向钻孔(5)内注入导电注剂(6),直到注满钻孔(5);所述的导电注剂(6)选择导电性能强、固结强度低的导电水泥浆,导电水泥浆包括石墨粉、水泥和水原料搅拌制成,石墨粉、水泥、水的质量比为(0.05~0.35):1:(0.4~0.6);
d.注浆作业完成后,在达到导电注剂(6)的初凝时间时,拔出注浆管,将与中空椭圆型金属球(1)相连的电线(4)、导电注剂(6)与电池(7)、指针电子钟(8)串联在一起,并记录指针电子钟(8)的起始时刻;
e.当隧道围岩内部微裂隙发育时,附着在围岩内部的导电注剂(6)也随之破裂,造成指针电子钟(8)的线路断路,记录指针电子钟(8)的停止时刻;
f.记录指针电子钟(8)的停止时刻与起始时刻的差值,即为隧道围岩内部微裂隙发育时间;当观察到某钻孔连接的指针电子钟(8)停止时,则该钻孔的长度为隧道围岩内部微裂隙的发育深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过凹槽管(2)施加的压力不少于0.8MPa。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注剂(6)的初凝时间为1~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90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