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7864.X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1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方芳;唐述文;张永杰;余玉洪;孙志宇;陈俊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24 | 分类号: | G01T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春霞 |
地址: | 730013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窗硅光 二极管 探测器 晶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方法。所述粘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无窗硅光二极管的感光表面涂覆粘接胶,然后粘接硅脂垫片,置于室温下进行固化;硅脂垫片与无窗硅光二极管的感光表面的面积大小一致;在硅脂垫片的另一表面涂覆粘接胶,然后粘接在探测器晶体的相应位置,置于室温下进行固化,即实现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本发明将无窗硅光二极管粘接与探测器晶体上的方法,解决了硅光二极管在空间探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硅光二极管在空间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航天项目及其它相关领域中的硅光二极管的应用,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在空间科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功运用到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探测器正样产品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方法,属于空间探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硅光二极管是闪烁体探测器最常用的光子探测器件,随着空间探测的大力发展,硅光二极管在空间探测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但硅光二极管在空间探测中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常用硅光二极管的分装窗口是易碎的玻璃材质,日常使用是直接粘接在探测器晶体表面。但在空间探测应用中,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剧烈振动和冲击,会造成硅光二极管的分装窗口碎裂。在空间探测中设计采用无窗硅光二极管。无窗硅光二极管在空间探测中使用难点在于器件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方法。无窗硅光二极管封装的塑料壳体边沿与探测器晶体粘接面积太小,无法保证牢固的粘接。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无窗硅光二极管的粘接方法,以解决硅光二极管在空间探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方法,通过本发明方法,在保证光的传输效率的前提下,在卫星发射的时候具有减震的作用,避免器件破坏,而且操作简单、具有非常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无窗硅光二极管的感光表面涂覆粘接胶,然后粘接硅脂垫片,置于室温下进行固化;
所述硅脂垫片与所述无窗硅光二极管的感光表面的面积大小一致;
S2、在所述硅脂垫片的另一表面涂覆所述粘接胶,然后粘接在探测器晶体的相应位置,置于室温下进行固化,即实现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
本发明采用的硅脂垫片的厚度为1~2mm;
本发明采用在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之间粘接硅脂垫片的方式实现无窗硅光二极管的粘接,硅脂垫片可以确保光的有效的传输的条件下实现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牢固粘接;而且硅脂垫片柔软材质可以有效保护无窗硅光二极管,防止振动和冲击对无窗硅光二极管的影响。
上述的粘接方法中,所述粘接胶可为AB胶,如RTV615。
步骤S1和步骤S2中,在涂覆所述粘接胶之前,需要去除所述粘接胶中的气泡;
具体地,可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去除所述粘接胶中的气泡,具体可按照下述方式进行:
将所述粘接胶置于真空靶室中,抽气至气压小于10mbar并保持10min~20min;
抽气过程中,通过所述真空靶室的透明窗,观察器皿中有无气泡。
步骤S1中,所述固化的时间为至少48h。
步骤S2中,所述固化的时间为至少48h。
粘接完成后,需要将探测器晶体表面残余的胶进行清理。
本发明提供了将无窗硅光二极管粘接与探测器晶体上的方法,以解决硅光二极管在空间探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硅光二极管在空间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航天项目及其它相关领域中的硅光二极管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在空间科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功运用到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探测器正样产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78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