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6336.2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7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G09G3/32;H01L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刘贺秋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及其 修复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显示装置。该修复方法包括:检测出现故障的第一显示单元,对预设区域进行离子掺杂处理,以使预设区域的电阻增大;再设置第二显示单元,该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替代第一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阵列层以及第一显示单元,阵列层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第一显示单元位于阵列层的一侧。阵列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包括预设区域,预设区域掺杂有第一预设离子。第一显示单元分别连接第一、第二电极。显示装置包括该显示面板。本发明提高了预设区域电阻,减小流过电极和第一显示单元的电流,通过第二显示单元替代第一显示单元。本发明实现了显示面板无损伤修复的目的,提高了显示面板修复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Micro Led(Micro LightEmittingDiode,微米发光二极管)技术是一种自发光的微米量级显示技术。与LCD、OLED相比,Micro Led显示技术在亮度、分辨率、对比度、能耗、使用寿命以及响应速度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理论上可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电视机及可穿戴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屏幕,由此可见Micro Led显示面板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价值。
为了提升Micro Led显示面板良率,检测与修复是整个的面板制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但是常规的显示面板修复技术存在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显示装置,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显示面板修复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修复方法。该修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检测出现故障的至少一个第一显示单元,对预设区域进行离子掺杂处理,以使预设区域的电阻增大;再设置第二显示单元,该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替代出现故障的第一显示单元。其中,本发明显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衬底基板、阵列层及第一显示单元,第一显示单元为多个。阵列层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显示单元位于该阵列层的一侧,远离衬底基板。阵列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包括预设区域。第一显示单元分别连接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多个第一显示单元呈阵列排布。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衬底基板、阵列层以及第一显示单元,阵列层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显示单元远离衬底基板,位于阵列层的一侧。阵列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包括预设区域,预设区域掺杂有第一预设离子。第一显示单元分别连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多个第一显示单元呈阵列排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二方面中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了离子掺杂的方式,对预设区域电阻进行调节,进而控制流过第一电极和第一显示单元的电流。在第一显示单元出现故障需要被修复时,本发明能够提高预设区域电阻,从而减小甚至截断流过第一电极的电流,进而减小甚至截断流过第一显示单元的电流,达到停止为第一显示单元正常供电的目的,设置第二显示单元,通过第二显示单元替代第一显示单元。由此可见,相比于对第一电极进行切割的方式,本发明实现了显示面板无损伤修复的技术目的,极大地提高了显示面板修复的可靠性,提升了器件的良率。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预设区域,预设区域属于第一电极的一部分。该预设区域中掺杂有第一预设离子,以使预设区域能够为第一显示单元提供正常工作的电流。具有该结构的显示面板优点在于:当第一显示单元需要被修复时,本发明直接进行第二预设离子掺杂即可。第二预设离子与第一预设离子掺杂类型相反,通过掺杂第二预设离子,避免预设区域为第一显示单元提供正常工作的电流。因此,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在修复后还包括掺杂有第二预设离子的预设区域,以及包括第二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替代发生故障的第一显示单元,本发明一块显示面板上可有多个第一显示单元被修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63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北斗+NB-IoT的敏感物品物流配送监测设备
- 下一篇:存储器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