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锥形辊的圆形菲涅尔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6070.1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4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周鹏;沈渊;曹建;徐宇;刁全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24 | 分类号: | B29C43/24;B29C43/34;B29C43/46;B29C3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创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83 | 代理人: | 吴清珠 |
地址: | 20150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锥形 圆形 菲涅尔 加工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菲涅尔结构加工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锥形辊的圆形菲涅尔加工设备,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载物平台、在载物平台上滚压的锥形辊、辊转动机构、辊升降机构;辊转动机构包括与机架相对固定连接的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主轴、与主轴相对固定连接的转板,主轴与机架相对转动连接,转板延伸至载物平台上方;辊升降机构包括与转板相对固定连接的升降缸,升降缸为两组,分别用于传动连接锥形辊两端。本发明主轴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从而带动锥形辊旋转,锥形辊对载物平台上的PET基材进行滚压,加工圆形菲涅尔结构,升降缸用于调节锥形辊两端与载物平台的距离,来调节锥形辊对PET基材的压力,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菲涅尔结构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锥形辊的圆形菲涅尔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投影幕布是激光电视展现的必备配件之一,无论是传统投影还是智能投影、激光电视,都是利用光将画面射到幕布或者墙面上,然后再由幕布或者墙面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成为我们看到的画面。其中投影幕布中的超短焦激光投影,显示的幕布必须要用到圆形菲涅尔结构。
现有圆形菲涅尔结构一般是在一整块平整的金属板材上进行转印得到。这种金属板上面的圆形菲涅尔结构都是使用大型平板激光雕刻机在一整块金属板(铜或者镍)上加工。目前这种大型平板激光雕刻设备关键技术封锁,仅在日本有,且该种设备加工时间长,价格昂贵。
目前,发明名称为一种大型菲涅尔透镜加工装置,专利号为 CN201821289200.3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横担,横担两端有立柱,立柱下端有安装板,安装板内安装有滑轮,滑轮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圆形滑轨内,滑轮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横担下端固定有液压缸,液压缸与压板传动连接,压板一端与第一连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连接,第一连杆内安装有与辊筒一端连接的第一旋转轴,第二连杆内安装有与辊筒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从升降块中间穿过,升降块下端与升降杆固定连接,升降杆安装在工作台中心上的第一安装孔中,第二旋转轴与第一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圆柱形辊筒在经过UV光固化的透明板上进行滚压,所得到的菲涅尔透镜为整体结构,没有拼接痕迹,光学性能好,得到的菲涅尔透镜的直径超过4m,满足投影屏幕、太阳能聚光的大尺寸需求。但上述专利无法加工圆形的菲涅尔结构,且在滚压后才将透镜放置在紫外线光环境下加速固化,增加了固化的步骤和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能加工圆形的菲涅结构、具有技术垄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锥形辊的圆形菲涅尔加工设备,可加工圆形的菲涅尔结构,打破技术封锁的现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基于锥形辊的圆形菲涅尔加工设备,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载物平台、在载物平台上滚压的锥形辊、以及辊转动机构、辊升降机构;辊转动机构包括与机架相对固定连接的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主轴、与主轴相对固定连接的转板,主轴与机架相对转动连接,转板延伸至载物平台上方;辊升降机构包括与转板相对固定连接的升降缸,升降缸为两组,分别用于传动连接锥形辊两端。主轴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从而带动锥形辊旋转,锥形辊对载物平台上的PET基材进行滚压,加工圆形菲涅尔结构,升降缸用于调节锥形辊两端与载物平台的距离,来调节锥形辊对PET基材的压力,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载物平台下方用于对载物平台上的PET基材进行光固化的若干光固化灯。
进一步地,还包括灯具安装机构,灯具安装机构包括与转板连接的连接杆、与连接杆连接且位于载物平台下方的的安装架,光固化灯设置在安装架上。光固化灯随锥形辊的转动而同步转动,实现同步固化,可在1s内完成固化,无需滚压后再置于紫外线光环境,减少固化步骤和固化时间。
进一步地,光固化灯的排布方向与锥形辊的长度方向一致。确保滚压时的PET基材都能够获得均匀的紫外光能量。
进一步地,所有光固化灯的中心的连接线与锥形辊的轴线在同一垂直面上。确保可同步转动,提高固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60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