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轨道几何状态智能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3829.0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9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刚;顾伟仕;刘丹;宣淦清;赵雄;李俊奇;兰才昊;吴梦笛;韩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35/00 | 分类号: | E01B35/00;E01B3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黄超宇;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轨 几何 状态 智能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轨道几何状态智能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包括若干cpⅢ控制点、若干测量棱镜、一小车、四个车腿、两个全自动全站仪、一工控机、一线上建模系统和一远程控制系统,若干cpⅢ控制点位于轨道左右两侧;若干测量棱镜对应设于若干cpⅢ控制点处;小车通过四个车腿滑动设于轨道上;两个全自动全站仪位于小车上表面左右两端并与工控机电接,用于实时测量若干测量棱镜的坐标数据并传至工控机;工控机设于小车上表面并与两个全自动全站仪电接,用于控制小车前后移动并接收两个全自动全站仪传送的坐标数据;远程控制系统与工控机无线连接,用于通过工控机远程控制小车前后移动;线上建模系统与工控机无线连接,用于将测得的坐标数据自动放入三维坐标模型中生成轨道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道工程精测精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铁轨道几何状态智能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铁路的精测精调等测量中,一般采用人工方式将测量棱镜和全自动全站仪进行固定和转移,用全自动全站仪进行多测回进行观测,且人工手动控制轨检小车进行测量。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多人协调配合,手动控制轨检小车进行测量,且每次都需要对棱镜和全自动全站仪进行移动和安装,极大的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铁轨道几何状态智能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全自动检测无需人工测量。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轨道几何状态智能检测系统,包括若干cpⅢ控制点、若干测量棱镜、一小车、四个车腿、两个全自动全站仪、一工控机、一线上建模系统和一远程控制系统,其中:
若干所述cpⅢ控制点位于轨道的左右两侧;
若干所述测量棱镜对应设置于若干所述cpⅢ控制点处;
所述小车通过四个所述车腿滑动设置于轨道上,两侧所述车腿下端的车轮凸起部分契合轨道内外边缘;
两个所述全自动全站仪分别位于所述小车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并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用于实时测量若干所述测量棱镜的坐标数据并将其传送至所述工控机;
所述工控机放置于所述小车上表面,并与两个所述全自动全站仪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小车前后移动并接收两个所述全自动全站仪传送的若干所述测量棱镜的坐标数据;
所述远程控制系统与所述工控机无线通信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工控机远程控制所述小车进行前后移动;
所述线上建模系统与所述工控机无线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工控机中接收的测量棱镜的坐标数据结合轨道对于全自动全站仪的相对坐标以及全自动全站仪与cpⅢ控制点的相对坐标来获得轨道的绝对坐标进而将上述坐标数据自动放入三维坐标模型中生成轨道模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倾角传感器,所述倾角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小车上,用于测量所述小车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自动水平基座,两个所述自动水平基座对应夹设于两个所述全自动全站仪与小车上表面之间,用于使得两个所述全自动全站仪实时处于水平状态。
进一步的,还包括可伸缩车轴,所述可伸缩车轴设置于所述放置全自动全站仪的小车中间部分,用于根据轨道的宽度实时调整两侧车腿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棱镜保护罩,若干所述棱镜保护罩采用自动感应式保护罩,并对应设置于若干所述测量棱镜外,用于当所述小车靠近时自动打开/远离时自动关闭从而减少外部因素对所述测量棱镜的损坏及干扰。
优选的,所述棱镜保护罩使用微纤维保温棉制成。
优选的,四个所述车腿均采用可调式车腿,用于粗调放置所述全自动全站仪的小车的水平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38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