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熔硫釜的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3826.7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0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郝希晔;郝文生;史少博;孙宇航;孙迎波;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元创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C01B17/027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皓清 |
地址: | 125000 辽宁省葫芦岛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熔硫釜 换热器 | ||
本发明涉及熔硫釜,具体是一种传热系数高、体积小、能耗低的用于熔硫釜的换热器。包括釜体和设在釜体内部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底架、限位板和蜂窝板,限位板竖直间隔设在底架上,蜂窝板为两块连接为一体的表面横纵排列有半球体凸起的半球体顶点相对布置的板,蜂窝板均安装在底架上并由限位板固定,蜂窝板的上部和下部设有管路,管路上均设有锥形布料器。本发明通过蜂窝板高传热系数,提高熔硫釜工作效率,通过蜂窝板的结构,加大流体扰动,增强湍流效果,增大传热面积,通过底架和限位板的固定,使得熔硫釜运行可靠,水力半径小,换热器体积小,单位容积传热面积大,使得设备排布紧凑,占地面积小,并且安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硫釜,具体是一种传热系数高、体积小、能耗低的用于熔硫釜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焦化、化肥、甲醇、发电等行业对含硫气体采用湿法脱硫所产生的硫泡沫中,硫以单质硫的微小颗粒附着在泡沫中,熔硫釜是提供一种处理硫能力大,减少副盐发生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可熔硫泥的熔硫釜。熔硫釜连续生产运行时,利用离心泵将硫泡沫输送到熔硫釜中,同时,在熔硫釜夹套内通入加热蒸汽进行加热。当加热至65-90°C时,泡沫破裂,微小颗粒的单质硫迅速聚集增大,与脱硫液分离,硫颗粒靠自重下沉到熔硫釜下部排出,熔硫釜的热源来自于夹套蒸汽。
采用连续熔硫釜的硫回收技术不仅生产、经济效益好,也是合成氨厂、焦化厂、石油炼厂气、城市煤气等采用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治理硫泡沫环境污染的设备,它从源头上解决了脱硫污水二价硫污染的问题。
因为熔硫釜上部温度能够控制在50°C以下,能有效减少副盐生成量,减轻对设备的腐蚀度,延长设备的运用寿命,而下部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将硫颗粒聚集排出,使用夹套时效果并不理想。
现有间壁式换热器根据传热面不同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等等,其中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高,节能效果好,但不能耐压,容易堵塞,极大地限制,板式换热器应用范围。而管壳式换热器虽然耐压,但其换热器系数低,且占用地方大,不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传热系数高、体积小、能耗低的用于熔硫釜的换热器。
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熔硫釜的换热器,包括釜体和设置在釜体内部的换热器,釜体上设置有进汽口管道和出液口管道,换热器包括底架、限位板和蜂窝板,限位板竖直间隔设置在底架上,蜂窝板为两块连接为一体的表面横纵排列有半球体凸起的半球体顶点相对布置的板,蜂窝板均安装在底架上并由限位板固定,各个蜂窝板相互平行,蜂窝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管路,管路上均设置有锥形布料器,进汽口管道与蜂窝板上部的锥形布料器连接,出液口管道与蜂窝板下部的锥形布料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①通过蜂窝板较高的传热系数,提高了熔硫釜整体的工作效率。
②通过蜂窝板的半球体凸起结构,加大流体的扰动,增强了湍流的效果,增大了传热面积,增强了换热器的强度和刚性,降低了金属的消耗量。
③通过底架和限位板对蜂窝板的固定,使得熔硫釜运行可靠,避免周边密封泄露。
④水力半径小,换热器整体体积小,单位容积传热面积大,使得熔硫釜设备整体排布紧凑,占地面积小,并且安装方便。
作为优选,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蜂窝板活动穿插在各个限位板之间,蜂窝板与底架、限位板的连接均为活动连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蜂窝板的安装数量,合理设置相应面积。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元创石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元创石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38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