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厂房超高出线竖井及出线平洞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3767.3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聂柏松;孙金辉;郑齐峰;刘加进;郭德昌;林志勇;魏婵波;霍光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4H5/02;E02D29/12;H02G9/02;H02G9/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厂房 超高 出线 竖井 布置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厂房超高出线竖井及出线平洞的布置结构,包括通过出线平洞连接的地下厂房和出线竖井,所述出线竖井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电梯井和共用前室;所述出线竖井的左侧区域设置有封闭楼梯间、楼梯间送风井、共用前室送风井一、中低压电缆井及中低压电缆井送排风井;所述出线竖井的右侧区域设置有高压电缆井、高压电缆送风井及高压电缆排烟井、共用前室送风井二;所述共用前室与高压电缆井、中低压电缆井之间设置缓冲间。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布置的地下厂房超高出线竖井及出线平洞布置方案可满足电缆布置、通风排烟、消防及安全疏散要求;出线平洞内可通行小型车辆,便于人员通行及设备搬运,运行维护管理十分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竖井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厂房超高出线竖井及出线平洞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水电站尤其是抽水蓄能电站广泛采用地下厂房作为发电建筑物,地下厂房高压电缆需通过出线建筑物通至地面后与电网连接。目前常见出线建筑物有出线平洞、出线竖井及出线斜井。因地形地质条件等限制,许多水电站采用出线竖井作为出线建筑物,目前部分出线竖井高度达到300m左右,竖井高度大,对电缆布置、通风排烟、消防安全疏散、运行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多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3.3.1条,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常规的出线竖井仅布置一个楼梯间送风井,共用前室没有正压送风井,楼梯间送风井没有分段独立设置,对于高度大于100m的竖井,该布置不满足防烟排烟要求。
根据《建筑防火技术规范》GB50016-2014 6.4.3条,防烟楼梯间和前室,除楼梯间和前室的出入口、楼梯间和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常规出线竖井电梯和楼梯间的共用前室内布置了通向高压电缆井、中低压电缆井的检修门,不满足防火要求。
出线竖井底部与地下厂房连接的出线平洞,常规布置为下层高压电缆道,上层左右分隔为交通电缆道及排风排烟道,交通道位于上层且宽度较小,同时路面还有中低压电缆沟,上层板结构承载能力有限,只能供人步行,不具备通行小型车辆或搬运较大设备的条件。根据目前地下厂房运行经验,出线竖井-出线平洞-地下厂房是运营期运维管理人员使用最为频繁的路线,对于出线平洞较长的情况,因出线平洞交通道狭窄且不能通车,运行管理不便。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厂房超高出线竖井及出线平洞的布置结构,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地下厂房超高出线竖井及出线平洞布置方案,满足电缆布置、通风排烟、消防及安全疏散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厂房超高出线竖井及出线平洞的布置结构,包括通过出线平洞连接的地下厂房和出线竖井,所述出线竖井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电梯井和共用前室;所述出线竖井的左侧区域设置有封闭楼梯间、楼梯间送风井、共用前室送风井一、中低压电缆井及中低压电缆井送排风井;所述出线竖井的右侧区域设置有高压电缆井、高压电缆送风井及高压电缆排烟井、共用前室送风井二;所述共用前室与高压电缆井、中低压电缆井之间设置缓冲间。
所述出线平洞的上层空间左右分隔为排风排烟通道和高压电缆通道,其下层空间设置为交通道,交通道内布置中低压电缆沟;所述交通道连接至共用前室,交通道与电梯井相配合用于小型车辆实现机械化运输。
出线竖井共用前室与高压电缆井、中低压电缆井之间设置缓冲间,缓冲间与共用前室采用墙体分隔,开门采用防火门,除通向缓冲间、楼梯间的门、前室正压送风口外,前室的墙上没有其他门、窗、洞口,满足《建筑防火技术规范》GB50016-2014 6.4.3条要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间与共用前室采用墙体分隔,分隔墙上的开门采用防火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37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