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中部分段冷却系统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2842.4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全;周庆;李昌国;张秦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0 | 分类号: | C21B7/10;C21B7/24;C21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伍旭伟 |
地址: | 63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中部 分段 冷却系统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炉中部分段冷却系统构建方法,将高炉各部位分为单段或多段冷却壁;从高炉底部到顶部,每n段冷却壁串联构成一级冷却系统,将高炉炉身中下部分的冷却壁独立出来后得到新的多级冷却系统,炉身中下部分的冷却壁构建独立冷却系统;用密闭循环软水冷却新的多级冷却系统,用工业水进行开路循环冷却独立冷却系统;将炉身中下部的冷却壁独立构成独立冷却系统进行单独冷却,便于对易现损坏部位单独调控,为大高炉的炉况稳定顺行创造良好条件;本方案还优化了查漏方式,可以直观的检查和判断冷却设备的漏水情况,看水工查漏的工作环境及劳动强度降低,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中部分段冷却系统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炼铁厂大高炉于开炉投产后,在高炉冶炼强度逐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高炉中部区是高炉气流和温度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冷却设备最容易出现损坏,发现炉身中下部冷却设备最易损坏,且损坏数量逐年增多。
一方面冷却设备漏水会因碳水反应分解吸热消耗高炉热量,另一方面漏出的冷却水进入炉内也会造成炉墙的局部结厚,渣皮不稳定,易频繁掉落,大量渣皮掉落进入炉缸会造成高炉炉温的急剧向凉,导致炉凉事故发生,渣皮掉落频繁造成高炉炉况难以保持稳定生产。
通过对高炉炉身中部冷却系统中某一放下进行调剂可以控制炉墙渣皮频繁掉落现象,而现有的冷却系统为一个整体闭环系统,进行调节时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冷却,可能会造成其他正常区域炉墙温度波动,影响炉况的稳定性;且整体闭环系统也不便于查漏工作;整体闭环系统在进行漏水管理时也不便,查漏的工作环境艰难及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炉中部分段冷却系统构建方法,基于现有的高炉冷却系统对其进行改进,得到的大高炉炉身中部分段冷却系统,有效稳定炉身下部渣皮,规整操作炉型,并提高冷却设备的查漏效率和漏水管控能力。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方案提供一种高炉中部分段冷却系统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S1、将高炉炉身各部位分为单段或多段冷却壁;
S2、从高炉底部到顶部,每n段冷却壁串联构成一级冷却系统得到多级冷却系统;
S3、将高炉炉身中下部分的冷却壁独立出来后得到新的多级冷却系统,用高炉炉身中下部分的冷却壁构建独立冷却系统;
S4、用密闭循环软水冷却新的多级冷却系统,用工业水进行开路循环冷却独立冷却系统。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步骤S1具体包括:
炉缸部分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冷却壁、第二段冷却壁、第三段冷却壁和第四段冷却壁;
风口带部分为第五段冷却壁;
炉腹部分为第六段冷却壁;炉腰部分为第七段冷却壁;
炉身下部分为依次连接的第八段冷却壁和第九段冷却壁
炉身中部分为依次连接的第十段冷却壁、第十一段冷却壁和第十二段冷却壁;
炉身上部分为依次连接的第十三段冷却壁和第十四段冷却壁;
炉喉部为第十五段冷却壁。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步骤S2具体包括:
令第一段冷却壁、第二段冷却壁、第三段冷却壁、第四段冷却壁和第五段冷却壁依次串联构成第一级冷却系统;
令第六段冷却壁、第七段冷却壁、第八冷却壁、第九段冷却壁和第十段冷却壁依次串联构成第二级冷却系统;
令第十一段冷却壁、第十二段冷却壁、第十三段冷却壁、第十四段冷却壁和第十五段冷却壁依次串联构成第三级冷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28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