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吸湿快干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布料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2718.8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2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作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骏隆翔(厦门)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217 | 分类号: | D03D15/217;D03D15/527;D03D15/50;B32B9/02;B32B9/04;B32B5/06;D06M13/188;D06M13/256;D06M15/643;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余鹏锦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翔***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吸湿 快干 向导 功能 针织 布料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纺织面料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具有吸湿快干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布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棉纤维除杂后,浸泡在清水剂中亲水处理,将处理后的棉纤维取出烘干后纺织,得到亲水棉纱;S2、将棉纤维除杂后,浸泡在疏水剂中疏水处理,将处理后的棉纤维去除烘干后纺织,得到疏水棉纱;将亲水棉纱和水溶性纤维混纺后,得到混合棉纱,且所述清水棉纱与水溶性纤维的混纺比例为1:0.3‑0.4;S3、将混合棉纱和疏水棉纱1:1混合纺织,得到混合面料;将亲水棉纱纺织得到亲水布料,且亲水布料与混合面料相缝合得到导湿布料;S4,将导湿布料置于清洗槽中,搅拌清洗得到成品布料。本申请制备的布料可用于制备服装,其具有单向透湿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织面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吸湿快干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布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处在明显出汗状态时,汗液分布在人体皮肤的表面,通过蒸发吸收热量降低体温、扩散传向衣外,但是这种蒸发及扩散的效率同出汗量相比明显低很多,因此在多数显汗的状态下,汗液常被滞留在皮肤表面,这些粘附皮肤的汗液将被易吸汗的服装吸收。服装吸汗后变湿,且湿润面积随着吸汗量的增加而增大,使汗液蒸发面积增大,蒸发阻力降低,但是服装吸湿后,它的透湿性能即水蒸气透过服装布料的性能和隔热性能也随之降低。
皮肤是亲水性,一般织物内表面也是亲水性的,在皮肤界面以及纤维界面会形成一个表面张力,这种表面张力使得服装粘在湿的皮肤上,引起不舒适感以及运动受限,在体育活动中这种情况会更糟。湿的棉织物也会使得穿着者感觉寒冷,尤其是在刚进入空调环境时更明显;由于出汗,加大了细菌的滋生可能,而慢速干燥可能会使得以为存在的时间更长。
织物单向导湿是指水分或汗液从织物内层流动到织物外层,并在外层蒸发扩散,同时外层的水分或汗液难以反渗到内层。织物单向导湿的机理即为差动毛细效应,在毛细效应附加压力差的作用下,织物中的液态水分自动地从内层扩散到外层。
目前实现织物单向导湿的方式理论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织物表面的扩散速度,增大汗液或水分的蒸发面积;二是增大织物的毛细效应,即通过毛细管通道的增加,使毛细效应增强。如此可减少织物与人体皮肤的黏着感,提高舒适度。天然纤维如棉纤维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自然形态结构,透水吸湿性好,穿着舒适健康。当汗量不大时,棉织物能提供较满意的舒适性,但是在人体出汗量较多时,棉纤维吸湿溶胀,阻塞气孔,妨碍了热交换和汗液水分的通透,容易贴附在皮肤上,穿着舒适性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织物的单向导湿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吸湿快干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布料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具有吸湿快干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布料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具有吸湿快干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布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棉纤维除杂后,浸泡在清水剂中亲水处理3-5天,将处理后的棉纤维取出烘干后纺织,得到亲水棉纱;
S2、将棉纤维除杂后,浸泡在疏水剂中疏水处理3-5天,将处理后的棉纤维去除烘干后纺织,得到疏水棉纱;将亲水棉纱和水溶性纤维混纺后,得到混合棉纱,且所述清水棉纱与水溶性纤维的混纺比例为1:0.3-0.4;
S3、将混合棉纱和疏水棉纱1:1混合纺织,得到混合面料;将亲水棉纱纺织得到亲水布料,且亲水布料与混合面料相缝合得到导湿布料;
S4,将导湿布料置于清洗槽中,搅拌清洗得到成品布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骏隆翔(厦门)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骏隆翔(厦门)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27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