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退退火炉出口段结构及带钢出炉冷却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2641.4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赵虎;王德瑶;游慧超;张勇;黄冉;胡学文;王海波;孙照阳;石东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73 | 分类号: | C21D9/573;C21D1/2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李志起 |
地址: | 243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火炉 出口 结构 带钢 出炉 冷却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退火炉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连退退火炉出口段结构及带钢出炉冷却工艺,包括炉壳,在炉壳内设有炉辊,所述炉壳内设有二冷段风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退退火炉出口段结构,本发明主要是改变了退火炉出口段的冷却方式,把传统的水冷改成了风冷,本发明通过风冷,使得带钢表面没有低速度或检修停机高温高湿产生的氧化物,进而避免了设备污染;进而也就减少了清洗需要用的水液,所以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脱盐水);并且,因为产品没有经过水淬冷却,所以采用上述结构生产的带钢不会产生黄色条纹缺陷,极大的提高了带钢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退火炉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连退退火炉出口段结构及带钢出炉冷却工艺。
背景技术
冷轧带钢连续退火生产中,出炉水淬是连续退火炉的最后一道退火冷却工序,其主要作用是将完成退火工艺的带钢通过立式喷淋塔,向带钢表面喷淋脱盐水,将带钢冷却到平整机要求的接近但不大于40℃的工艺温度要求。
水淬槽下行段湿热气体由风机抽排到厂房外;水淬槽上行段的水由两组挤干辊挤干后在经过热风干燥。
水淬冷却速度快是它的优点,但仍有不少缺点:1)带钢表面残留的铁粉等易被冲洗进入水中,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快速地氧化,并沉淀在水淬槽的底部、沉没辊周围,容易污染带钢;2)水淬槽底部沉定的氧化物进入循环水箱的分量较少,大部分在底部,所以生产高表面质量的汽车外板时适当地连续外排,通过底部外排管排入地(污水)坑,长期外排浪费水;3)带钢低速度运行和停机检修时带钢表面高温高湿环境下氧化特别快,附在带钢表面的氧化物经过纠偏辊和后续的活套辊时污染辊面。
所以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需要对传统带钢退火冷却工序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风冷对带钢进行冷却的退火炉出口段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连退退火炉出口段结构,包括炉壳,在炉壳内设有炉辊,所述炉壳内设有二冷段风机。
所述退火炉出口段结构还包括外部风冷机构,所述外部风冷机构包括外部风机,所述外部风机上的出风口朝向带钢布置。
所述外部风机上的出风口处连接有冷却风箱;所述外部风机上的进风口处连接有过滤部件。
所述炉壳上设有炉壳出口;所述炉壳出口处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密封辊;两个所述密封辊分别连接在炉壳出口处。
所述退火炉出口段结构还包括转向辊;在所述在炉壳出口与转向辊之间区域布置有外部风冷机构。
所述转向辊处于炉壳出口的下方。
所述退火炉出口段结构还包括纠偏辊;所述退火炉出口段结构包括两个纠偏辊,两个所述纠偏辊间间隔分布。
所述退火炉出口段结构还包括防摆动机构,所述防摆动机构包括稳定辊;所述稳定辊与带钢侧面相贴合。
每个所述防摆动机构都包括两个稳定辊,每个所述防摆动机构中的两个稳定辊分布在带钢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稳定辊都与带钢对应侧面相贴合。
一种冷轧带钢连续退火后出炉冷却工艺,
所述冷却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待出炉冷却的带钢布置在炉壳内的各个炉辊上;通过炉壳内各个二冷段风机对带钢进行降温操作,使得即将出炉的带钢温度不高于100℃;
步骤2:要求步骤1冷却后的符合设计温度的带钢从炉壳出口进行出料操作,从炉壳出口出来的带钢再次通过外部风机进行冷却,使得冷却后的带钢温度不高于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26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