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嗅觉机器人协同的气味源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1304.3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范影乐;魏楚洁;韩显修;武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舟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嗅觉 机器人 协同 气味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嗅觉机器人协同的气味源定位方法,本发明嗅觉机器人通过螺旋运动快速发现气味源,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调整进行优化提高跟踪运动斜率的准确性,并通过s型分段正弦运动快速跟踪气味源,同时利用RFID定位系统的特性加强了多机器人之间的信息耦合,使得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实现气味源快速定位的同时加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危险气体源定位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嗅觉机器人协同的气味源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危险气味源的快速定位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气味源定位方法根据局部浓度梯度来跟踪气味源,例如Z字形搜索和三边定位搜索,由于这类算法缺乏先验知识,因此通常要遍历整个搜索区域,导致算法的搜索效率较低,且智能化程度较弱。
近年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气味源定位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有研究结合混合蛙跳算法提高神经网络训练的收敛速度,还有研究在机器人的主动嗅觉中引入径向基神经网络。以上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局快速搜索能力,但缺乏多机器人的信息共享,且无法较好的实现迭代训练结果和运动路径规划的联动感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构建一种多嗅觉机器人协同的气味源定位方法。嗅觉机器人通过螺旋运动快速发现气味源,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调整进行优化提高跟踪运动斜率的准确性,并通过s型分段正弦运动快速跟踪气味源,同时利用RFID定位系统的特性加强了多机器人之间的信息耦合,使得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实现气味源快速定位的同时加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一种多嗅觉机器人协同的气味源定位方法,该方法为:首先在气味源发现阶段,将多个嗅觉机器人随机分布在二维搜索平面的不同位置,然后所有嗅觉机器人做向外扩张的螺旋运动;一旦任意三个嗅觉机器人测得的气体浓度都大于低阈值,此时上述三个嗅觉机器人进入气味源跟踪阶段,开始朝气味源方向做s型分段正弦运动;以BP神经网络和RFID定位系统为基础,其中BP神经网络利用周期梯度信息动态调节权值,控制嗅觉机器人每个周期的运动斜率;RFID定位系统通过传递多个嗅觉机器人测得的气体浓度,根据气体浓度差异动态修改每个周期正弦运动的振幅和角频率;一旦任意一个嗅觉机器人测得的气体浓度大于高阈值,此时该嗅觉机器人进入气味源确认阶段,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气味源定位。
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气味源发现阶段,将n个嗅觉机器人,分别标识为机器人l,l=1,2,3...,n,随机分布在二维搜索平面的任意初始位置,机器人l分别以各自的初始位置为原点,开始做半径不断增大的螺旋运动,如式(1)所示;并且每隔时间Δt测量一次所在位置的气体浓度;
式中,t=b×Δt,b=1,2,3…,t表示当前的测量时刻;(xl(t),yl(t))表示t时刻机器人l所在位置的对应坐标;
步骤2:在气味源发现阶段,一旦任意三个嗅觉机器人在时刻t1测得的气体浓度都大于低阈值γ,按照满足低阈值条件的先后顺序依次标记为Robot1、Robot2、Robot3,之后这三个嗅觉机器人随即进入气味源跟踪阶段;其余嗅觉机器人则停止运动,退出气味源的定位过程;
步骤3:在气味源跟踪阶段,为快速靠近气味源,嗅觉机器人Robotβ在时刻t1停止做向外扩张的螺旋运动,β=1,2,3,开始进行s型分段正弦运动,并将时刻t1的螺旋运动方向作为正弦运动的初始方向;设定正弦运动的周期为2π,每个周期的固定运动时间为T,第k个周期中嗅觉机器人Robotβ的正弦运动曲线如式(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13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