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纳米Cu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1182.8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5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陆;张葵花;尹岸林;颜志勇;李喆;姚勇波;李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L15/18 | 分类号: | A61L15/18;A61L15/28;A61L15/42;A61L15/32;A61L15/26;A61L15/20;C08J3/24;C08L5/08;C08K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纳米 cu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纳米Cu2O的三维纳米纤维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纳米Cu2O/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物,然后将剪碎纳米纤维和纳米Cu2O/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物均匀分散至叔丁醇中形成均质液,最后对均质液进行冷冻干燥后,用戊二醛蒸汽交联得到含有纳米Cu2O的三维纳米纤维抗菌敷料;剪碎纳米纤维的材质为丝素蛋白、胶原蛋白和P(LLA‑CL)的两种以上。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含有纳米Cu2O的三维纳米纤维抗菌敷料,仿生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孔径和孔隙率高,具有更好的透气透湿性和更高的吸液速率,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纤维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纳米Cu2O的三维纳米纤维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一亿人由于擦伤、创伤、烧伤、手术切口、糖尿病溃疡等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需要伤口护理。伤口愈合、组织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伤口敷料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敷料作为暂时性皮肤替代物可起到保护创面、止血、防止感染等作用。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由于能仿生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且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而被广泛用于组织工程支架和伤口敷料,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及细菌侵入,赋予纳米纤维支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显得尤为重要。银系抗菌剂由于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性能,通常以银离子和纳米银的形式加入到纳米纤维中,然而银系抗菌剂虽然抗菌效果好,但是价格高、成本难以控制,且易变色。
而纳米氧化亚铜是一种新型无机抗菌剂,相对于银系抗菌剂,成本低,且无毒,其抗菌作用源于纳米氧化亚铜可与微生物中的SH-、-S-S键反应生成相应的巯基铜化合物,扰乱微生物的生理反应,导致微生物死亡,同时纳米氧化亚铜还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可以吸附在细菌表面,破环细胞壁和细胞膜,渗透进细胞体内,导致细菌的死亡。公开号为CN106676753B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含纳米氧化亚铜、丝素蛋白和聚氧化乙烯的抗菌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是将纳米氧化亚铜、丝素蛋白、聚氧乙烯的共混水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具有抗菌性能的纳米纤维,直接共混溶液使氧化亚铜有部分团聚,导致氧化亚铜在纳米纤维中分散不均匀,并且随着氧化亚铜量的增加,影响可纺性。氧化亚铜在纳米纤维中分散不均匀会影响纳米纤维的抗菌效果和氧化亚铜的稳定性。公开号为CN10825196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是将纳米氧化亚铜沉积在纳米纤维膜的表面,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的氧化亚铜可能会氧化。二维纳米纤维膜虽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但是孔径小,吸液性能和透气性较差,不利于伤口快速愈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含有纳米Cu2O的三维纳米纤维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有纳米Cu2O的三维纳米纤维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纳米Cu2O/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物,然后将剪碎纳米纤维和纳米Cu2O/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物均匀分散至叔丁醇中形成均质液,最后对均质液进行冷冻干燥后,用戊二醛蒸汽(也可以使用京尼平乙醇蒸汽)交联得到含有纳米Cu2O的三维纳米纤维抗菌敷料(戊二醛蒸汽的用量只要保证冷冻干燥后的均质液能够完全被交联即可);
剪碎纳米纤维的材质为丝素蛋白、胶原蛋白和P(LLA-CL)(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的两种以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有纳米Cu2O的三维纳米纤维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原位还原的方法制备纳米Cu2O/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物;
(1.1)将羧甲基壳聚糖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备具有一定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11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