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动态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0349.9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3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国;王鹏;刘强;张冀川;郭屾;林佳颖;朱正谊;秦四军;谭传玉;白帅涛;张明宇;孙浩洋;张治明;吕琦;张永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配电网 拓扑 结构 动态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动态识别方法,包括:根据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网络状态更新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对所述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拓扑模型进行匹配,得到低压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其中,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由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设备信息、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上游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全部下游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连接状态组成。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当低压配电网内的载波设备发生变化的时,可以自动识别出设备的断线和重连,做到分钟级的拓扑识别,自动的绘制拓扑图示,极大程度的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台区智能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动态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的规模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网络结构的规划设计以及梳理变得尤为重要。在电网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电网拓扑结构不清晰,导致现有电网拓扑结构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或安全隐患,并且对能否在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解决故障有着重大影响。
现有方法的拓扑识别,需要现场人员逐一的对设备进行比对、连接和画线,耗时严重,完成一个台区的拓扑绘制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在设备断线或重连等情况下无法自动识别,依然要靠现场人员处理。所以急需提出一种能准确识别电网系统拓扑结构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低压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动态识别方法,包括:
根据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网络状态更新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
对所述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拓扑模型进行匹配,得到低压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其中,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由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设备信息、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上游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全部下游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连接状态组成。
优选的,所述根据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网络状态更新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包括:
当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网络状态为入网状态时,利用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上游设备的实际设备信息更新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中的上游设备的设备信息,将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设备信息增加至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中,连接状态设置为连接。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拓扑模型进行匹配,得到低压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包括:
分别将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以及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上游设备的拓扑模型发送至边设备;
将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以及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上游设备的拓扑模型存入所述边设备的拓扑模型库,并将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以及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上游设备的拓扑模型发送至云主站;
通过所述云主站对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拓扑模型和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上游设备的拓扑模型进行匹配,得到低压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优选的,所述根据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网络状态更新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包括:
当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网络状态为重新组网状态时,判断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上游设备是否发生改变:
若是,删除原上游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中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及连接状态;利用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新上游设备的实际设备信息更新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中的上游设备的设备信息,将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设备信息增加至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新上游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中,连接状态设置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03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