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反冲装置的反应浓缩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00034.4 | 申请日: | 2021-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5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刘超;杨光耀;赵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达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9/52 | 分类号: | B01D29/52;B01D29/96;B01D29/92;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擎智秉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徐骥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反冲 装置 反应 浓缩 系统 | ||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反冲装置的反应浓缩系统,该系统包括反应釜,该反应釜中设置有滤芯,滤芯的清液输出端连接有蓄能罐;蓄能罐设置有反冲口,该反冲口与清液输出端连接;蓄能罐连接有蓄能泵,该蓄能泵的输入端用于输入反冲液体,该蓄能泵的输出端与蓄能罐连接,用于向蓄能罐内加入反冲液体使蓄能罐内的气体被压缩以存储待释放的势能,使得滤芯需要进行反冲时,蓄能罐卸压将被压缩的气体推动蓄能罐内的反冲液体冲向反应釜内的滤芯。通过采用本带有反冲装置的反应浓缩系统,避免了作反冲动力的气体经反冲器和反冲管路反向穿过滤芯进入反应釜引起反应釜内保护气组分的变化的情况,采用本反应浓缩系统能更好的保障电池正级材料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浓缩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反冲装置的反应浓缩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正级材料生产时,由于不同化合价的金属氢氧化物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为取得特定的混合晶体,必需控制液相反应的氧化还原电位,目前业主采用控制液面上方氧气分压,通过氧在气液两相的分配关系来调节液相的氧化还原电位。
因此业主工艺保护气的氮氧组分必需保持一定的比例,现有的反冲技术大多通过压缩空气作为反冲的动力,反冲时推动反冲器内的液体反向穿过滤芯,但存在过量反冲风险,过量反冲时用作反冲动力的气体经反冲器和反冲管路反向穿过滤芯进入反应釜,会引起反应釜内保护气组分的变化,从而影响液相的氧化还原电位,干扰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保障反冲滤芯时,反应釜内保护气组分不发生变化的反应浓缩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反冲装置的反应浓缩系统,该系统包括反应釜,该反应釜中设置有滤芯,上述滤芯的清液输出端连接有蓄能罐;上述蓄能罐设置有反冲口,该反冲口与清液输出端连接;上述蓄能罐连接有蓄能泵,该蓄能泵的输入端用于输入反冲液体,该蓄能泵的输出端与蓄能罐连接,用于向蓄能罐内加入反冲液体使蓄能罐内的气体被压缩以存储待释放的势能,使得滤芯需要进行反冲时,蓄能罐卸压将被压缩的气体推动蓄能罐内的反冲液体冲向反应釜内的滤芯。
通过采用本带有反冲装置的反应浓缩系统,避免了利用气体作为反冲流质,也避免了频繁的大量的进行补充反冲流质的操作,避免了作反冲动力的气体经反冲器和反冲管路反向穿过滤芯进入反应釜引起反应釜内保护气组分的变化的情况,采用本反应浓缩系统能更好的保障电池正级材料生产。
进一步地是,上述滤芯的清液输出端通过负压泵连接用于存储被过滤后液体的清液箱。
进一步地是,上述滤芯的清液输出端通过至少两个并联的负压泵连接上述清液箱。
进一步地是,上述清液箱设置有液位计,该清液箱的上端入液口与负压泵的输出端连接,该清液箱的下部设置排液口,该排液口与蓄能泵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是,上述清液输出端通过清液输出管路连接至清液箱,上述负压泵设置于该清液输出管路上,上述反冲口通过反冲管路与清液输出管路连接,该反冲管路与清液输出管路的连接节点位于负压泵的输入端。
进一步地是,上述负压泵为隔膜泵、水环泵、蠕动泵或离心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是,上述蓄能泵的工作时的流量为负压泵工作时流量的20%-30%或23%-27%或 25%。
进一步地是,上述蓄能罐设置有用于接入用于存储势能的气体的进气口,上述进气口连接有氮气输入管,进气口上设置有氮气调压阀;上述蓄能罐设置有背压阀,该背压阀一侧与上述进气口连通,该背压阀的另一侧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或者该背压阀的另一侧放空。采用背压阀和氮气调压阀,设置时,背压阀压力等于蓄能罐高液位处的工作气压,氮气调压阀出口压力等于蓄能罐低液位时的工作气压,液位正常涨落时,进气量和排气均很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达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达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00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