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氟树脂的高性能氦气阻隔薄膜多层共挤薄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0002.4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0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新兴东方临近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10 | 分类号: | B29C48/10;B29C48/21;B29C48/00;B29C48/355;B29C48/2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300451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性能 氦气 阻隔 薄膜 多层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树脂的高性能氦气阻隔薄膜多层共挤薄膜工艺。该工艺将氟树脂与阻隔层树脂,采用多层共挤工艺,制备出了含氟树脂的多层共挤薄膜,使多层复合薄膜内分子结构横向与纵向呈现有序排列;进一步提高了复合薄膜横向与纵向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进一步提高了复合薄膜气体阻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空气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氟树脂的高性能氦气阻隔薄膜多层共挤薄膜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氟树脂多层共挤薄膜工艺还未见到;多层共挤薄膜生产工艺可将氟树脂与其他树脂经多层共挤工艺制备成多层复合薄膜。
现有技术主要以常规结构为主,例如:LLDPE的多层复合薄膜;特种PET等材料制备得到的氦气或氢气阻隔薄膜,主要应用在高空气球、临近空间浮空器的阻氦层等关键部位。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薄膜材料力学性能较差,拉伸强度低、热封强度低,近而热封接口处气体阻隔性下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氟树脂的高性能氦气阻隔薄膜多层共挤薄膜工艺,解决了现有的材料力学性能较差,拉伸强度低、热封强度低,近而热封接口处气体阻隔性下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氟树脂的高性能氦气阻隔薄膜多层共挤薄膜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计量:将尼龙、聚乙烯树脂等原辅材料,人工倒入料斗中,按照特定比例自动计量称重。
(2)螺杆挤出塑化:将计量后的树脂颗粒经多层膜挤出设备自带的螺杆挤出机加热下,剪切塑化为流体,使其达到熔融状态,温度在240~300℃。
(3)定型:将熔融后的树脂,经挤出机内部挤出吹塑的机械力作用而进行纵向拉伸,同时或稍后经压缩空气吹胀进行横向拉伸,使多层复合膜吹胀成薄膜,经多层膜挤出机自带多个挤出机共挤,在一个机头挤出;通过挤出机自带的风机,利用位于机头的冷却环,对处于冷却线内的多层膜进行冷却、机械自动牵引、拉伸、定型、收卷后制成多层薄膜。
(4)剖开展平收卷:经过多层膜挤出机自带的多辊轴对定型后的薄膜进行收卷,将定型好的薄膜经过多层膜挤出机自带切边设备进行裁边,通过展平机对裁边好的薄膜进行展平收卷。
(5)检验:多层复合膜收卷前、后各裁剪约5m长样品,进行检验;在样品上取一块薄膜经高低温环境箱检验其耐温情况;按照标准制样经电子拉伸试验机对薄膜进行力学试验检测;在样品上取一块薄膜经气体渗透仪检验其气体渗透性能;在样品上取一块薄膜进行紫外老化试验,老化后的样品在经电子拉伸试验机检验老化后的薄膜力学性能,经气体渗透仪检验老化后的薄膜气体渗透性能;在样品上取一块薄膜经实验用覆膜机进行试验,检验其粘合性能;在样品上取一块薄膜,经薄膜热合试验机热封,检验其热封性能,(将裁剪的薄膜对折,直接热封对折后的双层薄膜;热封时,采用利用设备压力不低于0.1MPa,时间不低于1s;此过程不产生任何废弃物)。
(6)包装入库:将检验后满足相关要求的与不满足相关要求的多层复合薄膜贴样签,满足相关要求的薄膜包装好进入成品原料区;不满足相关要求的的薄膜贴好标签,放入成品原料区独立保存,在原料拆包及打包过程中会产生废包装物,对这些包装废弃物进行集中化以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优选的,所述本项目进入料斗的原辅料包括:尼龙、聚乙烯、酸改性聚烯烃合成物、乙烯四氟乙烯聚合物,各材料均为颗粒状,不会产生粉尘颗粒物。
优选的,所述将氟树脂与阻隔材料,通过多层共挤设备,制备出含氟树脂的高性能氦气阻隔复合薄膜。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新兴东方临近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新兴东方临近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0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