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7470.0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9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木林 |
主分类号: | H01B13/06 | 分类号: | H01B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冷却系统,其结构包括底连杆、固定架、马达、冷却装置,底连杆安装在固定架底部,固定架与底连杆固定连接,固定架上设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马达电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干冰遇水会释放冷气的原理,并借助上引导腔、下引导通道以及开口同步将冷气进行引导输送,使得冷却棍上的电缆可以被迅速的降温,并且通过收卷棍进行收卷,保障电缆在冷却之后可以直接收卷,表层不会沾附其他的杂质以及尘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电缆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电缆绝缘层是保证电缆能够正常完成电力输送任务的关键,因此在电缆的生产过程中,保证其绝缘层的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电缆芯外的绝缘材料要经过熔融状态后才能附着于电缆的导体芯外,由此使得带有绝缘层的电缆要经过冷却的过程后才能使其上的绝缘层从熔融状态变化到交联状态,而现有的电缆冷却通常是将电缆在放置有冷水的水槽中过水,以达到对电缆进行冷却的目的,而电缆在水槽进出的过程中,水槽内的水容易溅出,并且冷却后的电缆表层较为湿,容易沾染杂质以及灰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缆冷却系统,其结构包括底连杆、固定架、马达、冷却装置,所述底连杆安装在固定架底部,所述固定架与底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马达电连接;
所述冷却装置由收卷端、收卷棍、冷却仓、电缆进端构成,所述收卷端与电缆进端分别安装在冷却仓的两端上,所述冷却仓内设有收卷棍,所述收卷棍位于冷却仓靠近收卷端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仓由冷却腔、环腔、干冰块、冷气发生端、冷却棍构成,所述冷却腔与环腔组合构成冷却仓,所述环腔的外层外壁上设有干冰块,所述干冰块设有三块,并且均匀分布,所述干冰块安装在与冷气发生端相对的位置上,所述冷气发生端位于冷却腔、环腔之间的间隔壁上,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冷却棍,所述冷却腔与电缆进端相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冷气发生端由开口、间壁、固定块构成,所述开口贯穿间壁,所述间壁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位置与干冰块的位置相对,使得干冰块遇水释放冷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间壁处于环腔内的一侧呈弧形结构,便于将冷气向外输送,并且间壁作为开口口壁的一侧呈一定弧形设立,使得冷却的引导输送更为便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块由上引导腔、喷水头、下引导通道、定位杆构成,所述上引导腔与下引导通道之间设有喷水头,所述喷水头与干冰块的位置相对,所述喷水头与外水源相连接,所述下引导通道贯穿间壁,从而可以将干冰遇水释放的冷气引导输出,并使其作用在冷却棍上的电缆上,所述定位杆与下引导通道机械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棍由棍体、缆槽构成,所述棍体上设有缆槽,所述缆槽以内嵌的形式安装在棍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缆槽呈螺旋状环绕在棍体上,所述缆槽凹陷的弧度大于电缆的外壁弧度,使得电缆环绕在缆槽上后缆槽的槽腔仍然有一定的空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缆槽上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将缆槽的槽腔贯穿,并且棍体的内腔为空心结构,而棍体的内腔壁层足够厚,从而确保电缆缠绕的过程中不会使棍体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木林,未经刘木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7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