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子晶体微腔硅基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6902.6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8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霞;周旭亮;杨文宇;王梦琦;潘教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5/10 | 分类号: | H01S5/10;H01S5/02;H01S5/065;H01S5/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子 晶体 微腔硅基 激光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光子晶体微腔硅基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硅基衬底(1);
III-V族亚微米线(3);
啁啾一维光子晶体(4);
其中,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叠加在所述硅基衬底(1)上并部分嵌入所述硅基衬底(1),所述啁啾一维光子晶体(4)制备在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中形成光子晶体微腔(8);
上金属电极(6)和下金属电极(7);
其中,所述上金属电极(6)与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相叠加,且不完全覆盖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所述下金属电极(7)与所述硅基衬底(1)相叠加,且不与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晶体微腔硅基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衬底(1)包括:
依次叠加的SOI底硅(101),SOI box层(102)和SOI顶硅(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晶体微腔硅基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啁啾一维光子晶体(4)包括:
反射区域(A)和/或渐变区域(B);
其中,所述反射区域(A)包含介质孔的半径和孔间距为常数,所述渐变区域(B)包含介质孔的半径和/或孔间距向靠近所述光子晶体微腔(8)的方向以渐变形式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子晶体微腔硅基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区域(B)包含的介质孔半径或者孔间距的渐变方式包括线性变化、抛物线型变化或正弦变化中的任意一种。
5.一种光子晶体微腔硅基激光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硅基衬底(1)上沉积二氧化硅介质层(2),刻蚀所述二氧化硅介质层(2)及部分所述硅基衬底(1),形成至少一个连通沟槽;
在所述至少一个连通沟槽中生长III-V族亚微米线(3);
抛光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
保留抛光后的其中一个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并刻蚀保留的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制备啁啾一维光子晶体(4)形成光子晶体微腔(8);
腐蚀去除所述二氧化硅介质层(2)及部分所述硅基衬底(1);
在所述硅基衬底(1)上旋涂BCB层(5);
刻蚀所述BCB层(5)至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中的上接触层,刻蚀不与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接触的所述BCB层(5)至部分保留的所述硅基衬底(1);
在所述上接触层和所述部分保留的所述硅基衬底(1)上光刻定义电极窗口,在所述电极窗口中溅射金属,带胶剥离,完成上金属电极(6)和下金属电极(7)的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子晶体微腔硅基激光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所述二氧化硅介质层(2)及部分所述硅基衬底(1),形成至少一个连通沟槽包括:
刻蚀所述二氧化硅介质层(2)形成至少一个矩形沟槽;
腐蚀所述至少一个矩形沟槽下方的所述硅基衬底(1)形成至少一个V形沟槽,所述V形沟槽与所述矩形沟槽连通形成所述至少一个连通沟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子晶体微腔硅基激光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包括:
保留部分所述III-V族亚微米线(3)中的上接触层,抛光所述上接触层至所述上接触层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5 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690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