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术用双腔微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6135.9 | 申请日: | 202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6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为泰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1;A61M25/0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金沙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冠状动脉 介入 术用双腔微 导管 | ||
1.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术用双腔微导管,包括导管本体、主导丝和支导丝,所述导管本体内形成有主导丝腔和支导丝腔,所述主导丝腔和支导丝腔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设置且分别可滑动地接收所述主导丝和支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导丝包括近端直杆段和远端弧形段,所述远端弧形段的一段与所述近端直杆段转动连接,所述远端弧形段可绕近端直杆段的轴向转动,所述远端弧形段的另一端朝向近端直杆段一侧弯曲,所述远端弧形段具有恢复性;所述支导丝腔内滑动设置有一移动微导管,所述移动微导管靠近其远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释放槽和螺旋型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通过所述释放槽与移动微导管的远端连通,所述支导丝的远端弧形段在介入后从所述弧形槽内穿出,通过轴向移动所述移动微导管,所述弧形槽可带动支导丝扭转角度;所述弧形槽位于远离主导丝腔的一侧,所述弧形槽的一个行程对应所述远端弧形段绕近端直杆段的轴向转动至少180°,所述释放槽位于所述弧形槽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动脉介入术用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导丝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移动微导管在移动时进行导向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状动脉介入术用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导丝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扭板和第二防扭板,所述第一防扭板和第二防扭板之间形成弹性压紧槽,所述第一防扭板和第二防扭板通过自身弹力弹性抵紧于移动微导管的外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冠状动脉介入术用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扭板和第二防扭板均采用橡胶材料,所述第一防扭板和第二防扭板的表面上一体设置有若干锯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动脉介入术用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导丝腔的远端具有一弧形的斜切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动脉介入术用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弧形段采用有记忆合金材料支撑或所述远端弧形段的外侧套设有弧形的弹簧线圈,所述弹簧线圈与所述近端直杆段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冠状动脉介入术用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弧形段具有一球形的尖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冠状动脉介入术用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导丝还包括远端直杆段,所述远端直杆段与所述近端直杆段固定连接,所述远端直杆段的外端设置有显影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冠状动脉介入术用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直杆段与远端直杆段通过一套环转动连接,所述远端弧形段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环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为泰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为泰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61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入本地网络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 下一篇:用于光刻胶喷嘴的封堵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