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潮下带底播滤食性贝类生长原位模拟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4163.7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0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唐保军;姜亚洲;凌建忠;孙鹏;陈启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50 | 分类号: | A01K61/50;A01K61/60;A01K61/65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潮下带底播滤 食性 贝类 生长 原位 模拟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潮下带底播滤食性贝类生长原位模拟装置及使用方法,模拟装置包括养殖槽及悬浮装置。所述养殖槽的侧壁上均布有圆形进排水孔,所述养殖槽的底部设有筛绢网,所述养殖槽内部铺设有泥沙,所述养殖槽外设有悬浮装置,所述悬浮装置包括浮球、吊绳及罩网,所述罩网通过进排水孔固定并包覆在养殖槽外壁上,所述罩网与吊绳相连,所述吊绳顶端连接有浮球。本发明通过固定、半封闭的养殖槽模拟底栖滤食性贝类栖息和生长环境,减少水底的敌害生物对模拟装置中贝类的影响。采用悬浮装置便于寻找以及回收模拟装置,防止模拟中因潮流及贝类自身移动导致的回捕难度增大,便于对同一批底栖贝类进行检测,有利于准确地对比生长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贝类的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潮下带底播滤食性贝类生长原位模拟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受海洋环境污染、过度捕捞以及海洋工程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近海渔业资源处于衰退状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恢复海洋渔业资源、优化渔业资源结构、改善海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向天然水域投放渔业生物的苗种,以达到恢复或增加渔业资源资源量的目的。底栖滤食性贝类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既是重要的养殖对象,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贝类底播增殖是我国近海生态修复和资源养护的重要方式。底播滤食性贝类不用投饵,不仅可以恢复贝类资源还具有生态净水的功能。目前,我国多地已开展了底栖贝类的底播增殖,常见的底播贝类有虾夷扇贝、魁蚶、毛蚶、缢蛏、文蛤、青蛤、菲律宾蛤仔等。
科学评估增殖放流效果可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基础和指导。对底播贝类生长参数的准确测定是生态增殖容量评估、适宜增殖区域选择的重要基础。目前,贝类底播增殖的评估方法,潮间带贝类主要通过人工采捕,潮下带贝类主要通过拖网等方法。但受潮流和贝类自身移动的影响,回捕难度大,对资源量和成活率的评估准确度不高。例如,2006-2008年,在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青蛤底播增殖放流后,实地调查未能检测到青蛤。其次,精准识别增殖个体的难度较大,现有的方法仅能反映某一时点放流区域的底栖贝类密度,对放流后底播贝类的生长率无法监测,虽然可以通过定期取样测定贝类规格,但每次监测的基本都不是同一批贝类,生长数据可比性较差。此外,人工采捕、拖网等方法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底播滤食性贝类生长原位模拟装置,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潮下带滤食性贝类的底播养殖技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潮下带底播滤食性贝类生长原位模拟装置及使用方法,模拟海水底播滤食性贝类的栖息环境,提高生长数据测定准确性,降低操作成本,节省试验时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潮下带底播滤食性贝类生长原位模拟装置,包括养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槽的侧壁上均布有圆形进排水孔,所述养殖槽的底部设有筛绢网,所述养殖槽内部铺设有泥沙,所述养殖槽外设有悬浮装置,所述悬浮装置包括浮球、吊绳及罩网,所述罩网通过进排水孔固定并包覆在养殖槽外壁上,所述罩网与吊绳相连,所述吊绳顶端连接有浮球。
所述泥沙铺设在筛绢网上,铺设的泥沙高度低于进排水孔的下边缘。
所述吊绳为尼龙材质,长度可调,所述吊绳自吊绳打结点向下分为三根吊绳并与罩网连接,自吊绳打结点向上打结为一股并与浮球连接。
所述养殖槽为塑料材质的圆形容器。
所述罩网为尼龙网,顶部可开口或扎紧。
所述浮球为塑料材质。
提供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潮下带底播滤食性贝类生长原位模拟装置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S1:自底栖滤食性贝类的养殖或底播区域取泥沙,处理并去除泥沙中的敌害生物,用淡水浸泡24小时后晾干;
S2:将处理过的泥沙平铺到所述养殖槽底部的筛绢网上,铺设的泥沙高度低于进排水孔的下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4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