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3706.3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7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梁契宗;程楷文;罗明慧;刘莹;孔达;杨旭;聂浩;庄清;杨宇;孙嘉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岗宇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1C11/22;E03B3/02;E03F5/04;E03F5/06;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鼎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5 | 代理人: | 何晓丽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道路 雨水 径流 生态 协同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技术领域的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砂滤层、植物,植物设置在砂滤层的上端位置,砂滤层的下端设置有过滤支撑网,过滤支撑网的下端设置有砾石层,砾石层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引导管,引导管的内部前后两侧位置均开设有穿孔,砂滤层的一侧设置有协同处理箱;协同处理箱的一侧设置有螺旋传送筒,能够保证收集网框的顺利上下移动,在收集网框向上移动到铰链漏出时,盖体打开,之后便可将收集网框的内部杂质进行清理,能够避免收集网框内部的堵塞,能够较好的将装置内部的淤泥进行清理,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可较好的保证水流的排放顺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道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道路面积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一般为10~15%,国外有些城市甚至超过30~40%。因此,为了协调城市发展中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如何把握日益增加的道路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妥善处理道路建设对环境、水资源等带来的干扰和影响,就成为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10039193.7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装置及方法,具体内容为:装置由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箱和生物滞留净化单元组成,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箱中顺序间隔设置有溢流堰板、筛网隔板二和穿孔隔板,溢流堰板、筛网隔板二和穿孔隔板将箱体内部分成了顺序排列的溢流室、进水室、配水室和生物滞留净化室四个室,生物滞留净化单元设置在生物滞留净化室中,包括砾石层、砂滤层、种植土层和植物;本装置及方法可以依次去除雨水径流中不同粒径的漂浮物、颗粒物和溶解性污染物,实现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分级控制,还可以将部分雨水径流储存下来并用于生物滞留单元植物生长需要,达到节水的效果。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21939176.3一种地表径流初雨控制系统,具体内容为:包括雨排水沟、调节池,以及在雨排水沟下游间隔设置的若干初雨收集槽,每个初雨收集槽均整体位于雨排水沟之下,并设有与雨排水沟底部连通的进水口;每个初雨收集槽均设置有与调节池连通的连接通道。通过初雨收集槽和调节池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控制初期雨水对地面水体的污染,还具有对雨水径流中含有的悬浮物等污染物进行预处理的功能。采用透水铺装和活动式浮板的综合作用,稳定了系统所收集的初期雨水,避免了与后续雨水的交换,也避免了系统所沉淀的污染物被再次翻起,随后续雨水进入地面水体,进一步降低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影响。
这种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装置长时间使用之后,装置的内部会积累有淤泥等杂质,在定期对其进行清理时,难以有效提高其清理的操作效率,容易因此清理的不及时导致雨水径流的不够顺畅,不方便工作人员的维护操作,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长时间使用之后,装置的内部会积累有淤泥等杂质,在定期对其进行清理时,难以有效提高其清理的操作效率,容易因此清理的不及时导致雨水径流的不够顺畅,不方便工作人员的维护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协同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砂滤层、植物,所述植物设置在砂滤层的上端位置,所述砂滤层的下端设置有过滤支撑网,所述过滤支撑网的下端设置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内部前后两侧位置均开设有穿孔,所述砂滤层的一侧设置有协同处理箱;
所述协同处理箱的一侧设置有螺旋传送筒,且螺旋传送筒的下端设置有传送电机,所述螺旋传送筒的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协同处理箱的内部下端位置开设有收集槽,所述协同处理箱的下端设置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与螺旋传送筒连接,且排放管用于连通螺旋传送筒与收集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岗宇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岗宇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3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室新风工程温度智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固化聚氨酯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