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泄漏定位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93033.1 | 申请日: | 2021-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冯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40 | 分类号: | G01M3/4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董云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干扰 泄漏 定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泄漏定位系统及方法,该泄漏定位系统包括第一感应线组、第二感应线组和减法器,第一感应线组用于测量在电磁干扰下的实测电压;第二感应线组用于测量电磁干扰电压;减法器具有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正相输入端接收实测电压,反相输入端接电磁干扰电压,实测电压在减法器中和电磁干扰电压相减得到无电磁干扰下的实际电压。通过设置第一感应线组和第二感应线组,第一感应线组用于测量在电磁干扰下的实测电压值;第二感应线组用于测量电磁干扰电压值,然后根据减法器的原理将实测电压值和电磁干扰电压值直接相减得到无电磁干扰下的实际电压值,能够将实际泄漏位置更为精确计算出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泄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泄漏定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定位泄漏检测方法在液体泄漏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定位泄漏检测方法是指在发生液体泄漏时能够实时上报出准确的泄漏位置,这种方法在如今高度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尤其是在有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如空压机、变压器等设备),由于电磁干扰会使得所测的泄漏回路两端的电压值与实际电压值产生误差,因此泄漏位置的上报并不能十分准确,这给实时处理带来了不便。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泄漏定位系统及方法,可以将所测的泄漏回路两端的电压值与实际电压值之间产生的电压差值计算并且补偿掉,解决了现有定位泄漏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泄漏定位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消除电磁干扰,使得更加精准定位出泄漏点位置,从而更加准确上报泄漏位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泄漏定位系统,包括第一感应线组、第二感应线组和减法器,所述第一感应线组用于测量在电磁干扰下的实测电压,所述第一感应线组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感应线、第二感应线和第三感应线,所述第二感应线和第三感应线之间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感应线和第三感应线之间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二感应线组用于测量电磁干扰电压,所述第二感应线组包括第四感应线、第五感应线和第六感应线,所述第四感应线、第五感应线和第六感应线一端均通过电阻接地;所述减法器具有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所述正相输入端接收所述实测电压,所述反相输入端接所述电磁干扰电压,实测电压在减法器中和电磁干扰电压相减得到无电磁干扰下的实际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感应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线和第二感应线之间,所述第五感应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线和第三感应线之间,所述第六感应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感应线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线采用表层为镂空的导线,所述第二感应线采用表层为绝缘涂层的导线,所述第三感应线采用表面为导电涂层的导线,所述第四感应线、第五感应线和第六感应线均采用表层为绝缘涂层的导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线、第二感应线、第四感应线、第五感应线和第六感应线在理想状态下的电阻均为0Ω,所述第三感应线的电导率σ为12-14Ω/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线、第二感应线、第三感应线、第四感应线、第五感应线以及第六感应线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泄漏定位方法,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抗电磁干扰的泄漏定位系统,所述泄漏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第四感应线、第五感应线和第六感应线测量得到电磁干扰电压;
泄漏时,所述第一感应线和第三感应线通过液体导通形成第二回路,测量得到的第二回路的电压,即为在电磁干扰下的实测电压;
将实测电压的电压信号连接到减法器的正相输入端,电磁干扰电压的电压信号连接到减法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实测电压在减法器中和电磁干扰电压相减得到无电磁干扰下的实际电压;
最后根据无电磁干扰下的实际电压和第三传感线的已知电导率σ计算得到泄漏点的位置,且将泄漏信号上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30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