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蒸干炉蒸干木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2611.X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寇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寇宗辉 |
主分类号: | F26B3/347 | 分类号: | F26B3/347;F26B9/06;F26B23/04;F26B25/00;F26B25/18;F26B2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5640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蒸干炉蒸干 木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木材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利用蒸干炉蒸干木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S1:将待蒸干的木材放入蒸干炉内,向水槽中注水;S2:利用微波将水槽中的水全部加热成炉内水蒸气;S3:将炉内水蒸气加热至第一设定温度;S4:将炉内水蒸气降低到第二设定温度,第二预设温度比第一预设温度低3‑5℃;S5:将炉内水蒸气温度再次提升至第一设定温度;重复步骤S4和S5,直到将炉内木材蒸干到所需含水率。该方法仅利用水蒸气作为加热载体,无需干热源直接加热木材,能将木材纤维蒸熟,避免干燥过程中木材变形胀开,且不会破坏木材纤维及木材内部的树脂、矿物质,保证了木材的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蒸干炉蒸干木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木材的稳定性是木材质量的重要指标,木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未熟 化的原生态的木材纤维具有伸缩性:木材纤维失去自身水分会收缩,吸收潮湿 环境的水分则会伸张。而木材中的树脂和矿物质不仅增加了木材的密度和韧性, 而且在干燥过程中,树脂还会固化或者结晶,能够增加木材的稳定性。因此, 在木材进行深加工之前,需要熟化木材纤维,降低其中的水分,同时不能破坏木材纤维以及木材中的树脂及矿物质,从而提高木材的稳定性同时避免破坏木 材的韧性,这样木材成品在后期使用中才不会出现变形,开裂等现象。
目前,现有的木材干燥都是采用干热源对木材进行烘干的方法,具体做法 是通过热源辐射和热风对流对烘干炉内的木材进行直接加热烘干,或者通过微 波直接辐射木材本身使木材内部发热干燥,这类干热源烘干方法存在很多问题:
1)表裂,干热烘干会使木材表面迅速干燥,表面干燥的部分会急剧收缩, 而木材内部的水分受热后会膨胀,从而产生木材内外相反的力,所以造成了木 材的表裂;
2)内裂,干热烘干很容易在在木材纤维熟化前迅速使木材内的树脂固化或 者结晶,固化或者结晶的树脂会将木材中的水路堵死,木材加热后内部水分极 度膨胀,将木材撑裂从而造成木材内裂。
3)干热烘干温度难以控制,如果干热烘干的温度控制在80℃以内,不足以 将木材纤维熟化,如果干热烘干的温度超过80℃就会将木材纤维脆化,并损伤 树脂和矿物质,从而破坏木材纤维的韧性,表裂、内裂的现象更加严重。
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在干热源直接加热烘干木材的过程中向炉内通入水蒸 气的做法,但是其中水蒸气的作用都只是用于将炉内环境维持在一定的湿度, 从而减少木材内外的含水率差异,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加热的均匀性,减少木 材的变形,但并不是利用蒸汽作为主要的热源对木材进行加热,蒸汽也不足以 将木材纤维蒸熟,其加热方式本质仍然是干热源烘干:即通过高温干热源辐射和热风对流或者微波辐射直接对木材加热,仍然不能解决表裂、内裂以及木材 纤维和内部有益成分受到破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木材蒸干方法, 单纯依靠水蒸气作为热源干燥木材,在干燥前将木材纤维蒸熟,避免干燥过程 中木材变形甚至胀开,且不会破坏木材纤维及木材内部的树脂、矿物质,保证 了木材的韧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蒸干炉蒸干木材的方法,所述蒸干炉包括炉体、微波组件、网孔 式微波屏蔽器和水槽,所述水槽和所述网孔式微波屏蔽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 所述炉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排气口,所述网孔式微波屏蔽器用于阻挡微波直接 辐射炉内的木材,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蒸干的木材放入所述炉体内,向所述水槽中注水;
S2:启动所述微波组件,利用微波将所述水槽中的水全部加热蒸发成炉内 水蒸气;
S3:微波组件继续加热炉内水蒸气,使炉内水蒸气的温度逐渐升高至第一 预设温度,在此升温过程中,炉内水蒸气对炉内的木材进行加热,将木材纤维 蒸熟并将木材内的部分水分加热成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的木材内水蒸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寇宗辉,未经寇宗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6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