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量化内饰板及其毛坯上墙安装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92219.5 | 申请日: | 2021-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2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缪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欣亚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F13/075 | 分类号: | E04F13/075;E04F13/26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王志杰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内饰板 及其 毛坯 安装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轻量化内饰板及其毛坯上墙安装工艺,内饰板包括依次设置的装饰层、芯层和基层,所述装饰层、芯层和基层的厚度比例为3:5:1,所述芯层采用密度为1100‑1650g/m2的PP玻纤板,所述装饰层和所述芯层之间设置有阻燃层和抗菌层。本发明采用PP玻纤作为芯层,复合表面装饰层和底层基层,实现板材的轻量化设计。表面设置有不规则的凸起的横条纹,板材表面立体感强,外观自然美观。本发明内饰板结构简单,性能优良,不易开裂破损,适用范围较广。采用具有上述特征的内饰板用于墙面装饰,可直接上墙,不用找平,环保安全,且施工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内饰板及其毛坯上墙安装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材料或装饰材料的环保性、安全性、以及实用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汽车及家装内饰材料的轻量化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市场上传统轻量化复合板多采用人造板结构,用普通的粘合剂粘接而成。人造板则是利用天然木材和其加工中的边角废料,经过机械加工而成的板材,在生产过程中绝大部分采用脲醛树脂或改性的脲醛胶,这类胶黏剂具有胶接强度高、不易开胶的特点,但它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甲醛释放,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性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现有家装及办公内饰,墙面多采用墙纸、墙布等装饰材料,提高美观性,但施工安装时均需要墙面找平,施工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量化内饰板及其毛坯上墙安装工艺,采用本内饰板对墙面进行装饰,可直接上墙,不用找平,环保安全,且施工操作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量化内饰板,包括依次设置的装饰层、芯层和基层,所述装饰层、芯层和基层的厚度比例为3:5:1,所述芯层采用密度为1100-1650g/m2的PP玻纤板,所述装饰层和所述芯层之间设置有阻燃层和抗菌层。
装饰层采用质地较轻的针织面料,基层采用无纺布,复合形成的复合板,质地较轻,总密度在1150-1800g/m2。实现板材的轻量化功能,且具有阻燃和抗菌功能,安全环保。
进一步,所述装饰层采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的横条纹,所述横条纹的长度设置在10-15cm,宽度为0.1-0.3cm。表面具有凹凸感,可以增强触摸时的手感;同时观赏时也更具立体感,可以使外观更加自然、富有真实感。
进一步,上下相邻所述横条纹之间设置有交接段,上下最大间隔为0.4-0.6cm。横条纹为曲线形,相邻上下与左右直接均相交接重合,上下两层之间的间隔亦为不等距。设置横条纹增大装饰层表面的摩擦性能,用于汽车内饰板或者房屋墙板,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凸条花型,防滑且提高美观性。
进一步,所述阻燃层采用石墨层,阻燃层根据板材用途采用石墨粉涂层或者在板材内添加阻燃剂形成,该阻燃层有足够的热稳定性把阻燃主体和热源隔开,从而延缓和终止聚合物的分解,而且本身无毒,受热时不产生有毒和腐蚀性气体,并能大大降低发烟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进一步,所述基层采用无纺布,与所述芯层之间涂有粘结层,通过高温热压复合而成,粘结层采用胶水涂覆在基层的上表面后,与芯层通过复合机热压复合而成,结构紧实,长期使用后不易产生开裂等质量问题。
进一步,所述抗菌层采用纳米抗菌板,能够强效抗菌、抑菌、效果持久。
一种轻量化内饰板的毛坯上墙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墙面上固定安装若干安装槽,
(2)将内饰板直接粘在墙板上,不用找平;
(3)内饰板的各边角固定在安装槽内;
(4)对墙面进行检验,保证整体平整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欣亚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欣亚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2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