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维编码的空间耦合串行级联码编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2073.4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山程;王锋;马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29 | 分类号: | H03M13/29;H04L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维 编码 空间 耦合 串行 级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编码的空间耦合串行级联码编码方法,以码长为n(i)、信息位长度为k(i)的码C[n(i),k(i)]为外码,以码长为z(i)、信息位长度为q(i)的码C[z(i),q(i)]为内码,将长度为的信息序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字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维编码的空间耦合串行级联码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自Shannon在1948年提出著名的信道容量并证明信道编码定理以来,编码理论家一直致力于构造可逼近信道容量的好码。1966年,Forney等人提出了级联码,用短码构造性能更好的长码。1962年,Gallager首次提出了迭代译码的概念,但直到Berrou等人于1993年提出了基于迭代译码的Turbo码,由此才掀起迭代译码的研究热潮。Turbo码可分为并行级联码(Parallel Concatenated Code,简称PCC)、串行级联码(Serially ConcatenatedCode,简称SCC)等。低信噪比下Turbo码的误比特率偏高,当信噪比增加到某一数值后,误比特率会大幅下降,此误比特率大幅下降的区间称为瀑布区;高信噪比下,误比特率维持在低水平且不再明显变化,继续增大信噪比将不会带来增益,此区间称为错误平层区。
空间耦合码是一类适用于流数据传输的高性能信道编码。2017年,S.Moloudi等在“Spatially Coupled Turbo-Like Codes”中将空间耦合的概念扩展到Turbo类码中得到空间耦合Turbo类码(Spatially Coupled Turbo-like Code,SC-TC码)。SC-TC码在瀑布区与错误平层区的性能都优于Turbo码。在空间耦合串行级联码中,当前时刻的外码码字被分拆为若干个子序列,并分别作为后续的内码编码器的编码输入。与串行级联码相比,空间耦合串行级联码的瀑布区性能较好。但相对并行级联码相比,空间耦合串行级联码在瀑布区域性能较差。因此,现有空间耦合串行级联码虽有较低的错误平层区,但其瀑布区域的性能仍需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维编码的空间耦合串行级联码编码方法,一方面,本发明所提出的编码方法具有构造灵活的优点,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的编码方法具有更好的瀑布区域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多维编码的空间耦合串行级联码编码方法,第i维空间耦合级联码以码长为n(i)、信息位长度为k(i)的码C[n(i),k(i)]为外码,以码长为z(i)、信息位长度为q(i)的码C[z(i),q(i)]为内码,其中,m为耦合记忆长度,m取值为正整数,d为耦合维度,d取值为正整数,i=0,1,…,d-1;j=1,2,…m;k=0,1,…,d-1,表示第i维空间耦合级联码的外码输出中作为第i维的当前层的内码编码器的输入的子序列的长度,为非负整数,表示第i维空间耦合级联码的外码输出作为第k维且与当前层距离为j的内码编码器的输入的子序列的长度,为非负整数;
将长度为的信息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0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