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分划装置及其加工工艺及应用该装置的光学仪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1461.0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望喜;欧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智周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34 | 分类号: | G02B2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22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装置 及其 加工 工艺 应用 光学仪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荧光分划装置及其加工工艺及应用该装置的光学仪器,涉及光学分划装置的领域,其中荧光分划装置包括分划板和设置在所述分划板的分划丝上的刻线,还包括不可见光发光件,所述分划板的分划丝上涂覆有仅受不可见光激发的荧光层,所述不可见光发光件的光束照射在所述分划板设有所述荧光层的一侧。本申请具有能有效避免增亮后像面上的成像与分划板上刻线的对比度不足的现象,在进行分划瞄准时更加精准,且视野内无杂光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分划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荧光分划装置及其加工工艺及应用该装置的光学仪器。
背景技术
在光学测量和瞄准技术所应用的光学仪器中,为了达到测量、瞄准工作准确,达到所要求的精度,通常要在光学仪器的视场中加装光学分划板,分划板的图案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以十字形居多。
而在实际应用中,在暗光环境下,为提高分划板的明亮度,一般会在镜筒内加装发光照明件,并在像面玻璃上刻设刻度线槽以形成分划板,再在刻槽内填充填充剂,使用时采用发光二级管朝像面玻璃上侧向照射,以提高镜筒视窗内分划板的亮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对玻璃分划板进行照明时,容易存在分划板亮度不足的现象,并且镜筒及分划板框等不需要照明的部分也被照亮,也就是产生了杂光;同时玻璃分划板还容易产生落灰、生霉、生雾及制造疵病缺陷,且在上述照明装置下会显得杂光尤为明显,难以进行高精度的分划瞄准。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瞄准镜增亮后的成像与玻璃分划板的对比度不足且有杂光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荧光分划装置及其加工工艺及应用该装置的光学仪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荧光分划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适应调节亮度的分划板,包括分划板和设置在所述分划板的分划丝上的刻线,还包括不可见光发光件,所述分划板的分划丝上涂覆有仅受不可见光激发的荧光层,所述不可见光发光件的光束照射在所述分划板设有所述荧光层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本申请进行分划瞄准时,遇外部光线过暗,开启不可见光发光件照射分划板,分划板的分划丝上的荧光层受不可见光发光件发射出的不可见光激发而发出荧光,可对视窗范围内的分划板内的刻线局部或全部进行增亮,并且增亮后由于仅有分划板的分划丝上具有光亮,可有效避免增亮后像面上的成像与分划板上分划丝以及刻线的对比度不足的问题,使得在进行分划瞄准时更加精准;同时由于不可见光发光件发射出的不可见光人眼不可见,也有效避免了杂光的现象产生,降低了人眼在分划瞄准时受到的刺激,成像质量也更佳。
可选的,所述不可见光发光件为紫外光发光件或红外光发光件,对应的所述荧光层由紫外荧光粉或红外荧光粉涂覆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紫外光波长200~400nm,在照射不同配比的紫外荧光粉时,可激发出各种颜色的可见光,能符合各种客制化需求;红外荧光粉又称上转换发光粉,能将各种不可见红外波段光束转换成可见光;并且紫外荧光粉和红外荧光粉自身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不易脱色,可为刻线提供长久有效的荧光增亮效果。
可选的,所述荧光层仅涂覆在所述刻线上或涂覆在所述分划板的分划丝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荧光层仅涂覆在刻线上时,通过不可见光发光件照射时能更凸显刻线的分划效果;当荧光层涂覆在分划板的分划丝上时,通过不可见光发光件照射时能更凸显分划板上分划丝的分划效果,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分划板为镂空状且厚度为15~30微米,所述分划板采用微细加工中的电镀工艺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划板采用微细加工电镀而成,可将分划板厚度有效控制在15~30微米的范围,尽可能避免了分划板对分划瞄准时被瞄准物体成像完整度的干扰。
可选的,所述分划板朝向所述不可见光发光件的一侧设置为磨砂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智周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智周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14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