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氨分解制氢系统及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0892.5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4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杜伟;赵建国;钱挺;何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04 | 分类号: | C01B3/04;F24S23/77;F24S60/3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分解 系统 工艺 方法 | ||
1.一种太阳能氨分解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吸热系统、熔盐式储热系统、氨反应发生系统和熔盐储存系统;所述太阳能吸热系统、熔盐式储热系统和氨反应发生系统依次通过热盐管道(4)连接,氨反应发生系统、熔盐储存系统和太阳能吸热系统通过冷盐管道(15)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氨分解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盐式储热系统包括热盐罐(13)、热盐泵(14)以及热盐管道(4),利用热盐管道(4)将热盐泵(14)和氨分解反应器(5)连接起来,热盐泵(14)的出口经过热盐管道(4)后与氨反应发生系统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氨分解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反应发生系统包括氨分解反应器(5)、氨储存罐(6)、氢气储存罐(7)和氮气储存罐(8),热盐泵(14)的出口汇成一管路后与氨分解反应器(5)的内部通道的入口连接,氨分解反应器(5)的外部通道通过气体管道(9)分别与氨储存罐(6)、氢气储存罐(7)和氮气储存罐(8)连接,氨分解反应器(5)的内部通道的出口通过冷盐管道(15)与熔盐储存系统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氨分解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盐储存系统包括熔盐预热器(10)、冷盐罐(11)和冷盐泵(12),氨分解反应器(5)的内部通道的出口通过冷盐管道(15)与熔盐预热器(10)连接,熔盐预热器(10)与冷盐罐(11)连接,冷盐泵(12)通过冷盐管道(15)与太阳能吸热系统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氨分解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吸热系统包括定日镜场(1)、吸热管(2)和吸热塔(3),定日镜场(1)将太阳能传给吸热管(2),吸热管(2)置于吸热塔(3)上,冷盐泵(12)通过冷盐管道(15)与吸热管(2)连接,吸热管(2)通过热盐管道(4)与熔盐式储热系统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氨分解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盐式储热系统包括热盐罐(13)和热盐泵(14),吸热管(2)通过热盐管道(4)与热盐罐(13)连接,热盐罐(13)与热盐泵(14)连接,热盐泵(14)的出口通过热盐管道(4)和氨反应发生器(5)的内部通道的入口连接。
7.一种太阳能氨分解制氢工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定日镜场(1)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管(2)中,吸热管(2)中的熔盐吸热,受热完成后的热熔盐从吸热管(2)沿热盐管道(4)流进热盐罐(13)中进行储存保温;
2)通过热盐泵(14)把热熔盐从热盐罐(13)中抽取出来,熔盐通过热盐管道(4)进入氨分解反应器(5)中;
3)高温熔盐经过热盐管道(4)进入到氨分解反应器(5)的内部通道中,为氨分解制氢过程提供温度条件;
4)氨气从氨储存罐(6)中流进氨分解反应器(5)的外部通道内进行分解,得到H2和N2两种气体,随后分别进入到氢气储存罐(7)和氮气储存罐(8)中,熔盐经过换热之后温度就会下降到冷盐状态,经过冷盐管道(15)进入到熔盐预热器(10)中进行预热,以防发生凝固,随后进入到冷盐罐(11)中进行储存,等到有阳光的时候再经过冷盐泵(12)将冷熔盐经过冷盐管道(15)打入到吸热塔(3)上的吸热管(2)中,如此循环反复,不断地为氨分解进行热量提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氨分解制氢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盐罐(13)中的热熔盐的温度为540~56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氨分解制氢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氨气从氨储存罐(6)中流进氨分解反应器(5)的外部通道内进行分解,得到H2和N2两种气体,经过膜分离进行提纯,随后分别进入到氢气储存罐(7)和氮气储存罐(8)中。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氨分解制氢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冷盐罐(11)中的熔盐的温度为260℃以上,所述熔盐主要是二元熔盐,由质量分数分别为 60%、40% 的NaNO3和 KNO3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08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