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9917.X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4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朱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术客高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B5/39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监测 气管 插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及其制作方法。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在该气管插管的管体的管壁中装配有至少一条导电体并且该导电体在装配后能够随管体一起形成拉伸、压缩、弯曲而不被破坏的气管插管结构,其中,所述导电体的一部分外露于管体外作为监测电极采集EMG信号,以及,导电体连接监测导线用于为监测导线传输EMG信号。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具有操作简易、安全性好、不易损伤患者组织等优点,本发明的方法制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监测气管插管是一种在预防和处理呼吸道通畅的手术中使用的产品,可提供畅通的病人通气气道,同时该产品也用于与合适的神经监护仪连接,可作为术中监测患者喉肌的EMG信号的一种工具。
气管插管是甲状腺切除术等外科手术中关键医疗器械,它直接作用于患者身体内,对手术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地发展了很多种气管插管,但在临床应用中,大多不能够做到在手术切除过程中能够即时连续对神经进行监测,往往存在监测与外科操作无法同时进行,发现神经功能损伤时间延迟,连续监测模式能够及时发现神经损伤,却存在需要特殊的额外操作和器械,并且容易造成监测点位移不准以致误判断,对声带神经的过度电刺激还容易出现其它相应不良反应。即使有人设计出了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其电极采用不锈钢丝电极,与神经的接触性不好。
神经监测气管插管由管体、充气套囊、管路、接触电极以及监测导线组成。其中管体是主体结构,充气套囊设置在管体的下段并可通过管路为充气套囊充气使其膨胀而实现插管的定位,而接触电极露出在管体下段,监测导线则用于将接触电极连接至上述的神经监护仪并形成电极回路,当声带肌有肌电颤动时会产生肌电信号,此时接触电极将肌电信号通过界面盒传至肌电显示屏进行放大,然后记录肌电图并报警。
但现有的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存在有以下缺点:其一管体明显变硬,病人明显感觉不舒服;其二外露钢丝作为EMG信号监测,钢丝头端在气管插管发生弯曲时有戳破气管插管和球囊的风险;其三不规则的管体及其附件有擦伤患者组织的风险。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一种新的神经监测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以及采用该制作方法获得的神经监测气管插管,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该神经监测气管插管操作简易、安全性好、不易损伤患者组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方便的神经监测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在该气管插管的管体的管壁中装配有至少一条导电体并且该导电体在装配后能够随管体一起形成拉伸、压缩、弯曲而不被破坏的气管插管结构,其中,所述导电体的一部分外露于管体外作为监测电极采集EMG信号,以及,导电体连接监测导线用于为监测导线传输EMG信号。
进一步地,在管体的管壁上沿着管体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电极线连接区域、第一间隔区域、电极区域、第二间隔区域、远端区域,在所述管体的管壁中沿着管体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导电体数量相同的用于把相应导电体局部埋藏的电极孔,并且,所述电极孔的两端沿着管体长度方向分别延伸至电极线连接区域、远端区域。
进一步地,在所述电极孔位于电极线连接区域处开设有第一缺口,在所述电极孔位于电极区域处开设有第二缺口,在所述电极孔位于远端区域处开设有第三缺口,监测导线穿过第一缺口与导电体近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体是弹簧,在弹簧内侧套设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近端位于第一间隔区域的电极孔内且该固定销远端位于远端区域的电极孔内,上述固定销与电极孔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术客高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术客高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99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