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LSPR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9137.5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颜辉;徐义超;方家银;熊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艳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lspr 适配体 生物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光纤LSPR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光纤LSPR适配体生物传感器以GO/Au NPs复合材料滴涂在光纤传感器上,然后结合T‑2核酸适配体即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T‑2毒素的检测方法。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光纤LSPR传感器其对T‑2毒素检测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0.249 ng/mL,而且检测食品中的T‑2毒素特异性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LSPR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光纤LSPR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纤LSPR适配体传感器技术的T-2毒素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T-2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主要是三线镰刀菌)在一定条件下代谢产生的衍生物,属于单端孢霉烯族(Trichothecenes,TS),分子式为C24H34O9,是一种倍半萜烯化合物,化学结构稳定,且耐高温、耐紫外线。T-2毒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产生于大麦、小麦、玉米等谷物中,对农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是重点防预的毒素之一(International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2, 72(1-2):115-123)。近年来国内外对T-2毒素的毒理开展了探索,致毒机理逐渐被探究出来。T-2毒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腹泻等,长期蓄积容易造成白细胞缺乏、大骨节病、淋巴组织坏死等(ToxicologyApplied Pharmacology,2006,214(3):318-325)。T-2毒素的细胞毒性主要表现在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如干扰核糖体上转移酶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线粒体呼吸,干扰细胞的稳定,诱导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等(Animal Feed ScienceTechnology, 2004,114(1-4):205-239.)。诱导B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的凋亡,损伤巨噬细胞导致骨髓、淋巴等免疫器官发生病变(J Agric Food Chem,2011,59(8):3441-3453.)。 T-2毒素能够损害造血干细胞,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表现出白细胞数量降低、凝血功能受损等症状(Toxicology,2011,280(1-2):44-52.)。近年来,有报道证实 T-2毒素通过激活蛋白激酶(MAPK),引起氧化应激,从而导致细胞凋亡与基因水平下降(激光生物学报,2011,20(005):639-644.)。Shifrin等(Journal of BiologicalChemistry,1999,274(20):13985-13992.)证实了T-2毒素通过抑制肽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激活c-JunN端激酶(JNK)信号通路,从而诱导T细胞的凋亡。
目前,气相色谱法(GC)(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00,19(1):69-70.)、薄层色谱法法(TCL)(Food AdditivesContaminants,2001,18(9):844-849.),液相色谱法(LC)(J AgricFood Chem,2008,56(13):4968-4975.)、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中国粮油学报,2014,29(6):118-121.)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T-2毒素的检测。但是,这些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仪器价格昂贵、专业技能要求高、操作繁琐、仪器运行成本高,难以达到便捷和现场检测要求。光纤LSPR传感器因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灵敏度高等特点,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光纤LSPR传感器大多以贵金属纳米粒子为传感材料。纳米材料对环境的要求极高,在传感器制备过程中,纳米材料容易因为外界环境(如灰尘、静电等)干扰而发生团聚、变形等,严重降低了传感器的信号产生。近年来,以 GO为基底的纳米复合材料逐渐被引入到光纤LSPR传感器中,GO具有较高的电子传递效率、丰富的基团,能够更好的吸附纳米材料,增强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导电性。因此,氧化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能够大幅增强纳米材料的导电效应以及LSPR效应等(BiosensorsBioelectronics,2020,168:112557.)。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91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超声换能器预应力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固化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