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道异物梗阻的自动急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8066.7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丁苇;徐宝华;李少洪;余志群;吕志华;丁志敏;叶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东华医院有限公司;东莞东华医院有限公司松山湖院区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A61B17/22;A61H2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莫建林 |
地址: | 52311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物 梗阻 自动 急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道异物梗阻的自动急救装置,其包括背靠板、移动组件、施压垫、检测头和贴附于患者待冲压位的感应片,所述移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背靠板,所述施压垫和所述检测头均安装于所述移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施压垫与所述检测头均在所述移动组件的驱动下移动,所述检测头与所述移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头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片的位置信息,借由所述检测头所反馈的信息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施压垫压向患者的待冲压位。本发明的气道异物梗阻的自动急救装置放置于公共场所或家居,并能快速实施正确有效的救助措施,降低气道异物梗阻的致残率与致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急救设备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道异物梗阻的自动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食物等异物进入气管导致的意外致窒息率高达90%,缺氧超过3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的脑细胞坏死,超过5分钟可致死亡。“海姆立克急救法”是解除气道异物梗阻的有效方式,及时并正确的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率可达86.5%。
“海姆立克急救法”技术原理:
通过冲击腹部,使上腹部下陷,膈肌受压上升,压迫两肺下部,使胸腔压力骤然增加,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气流,由于胸腔是密闭的,只有气管一个开口,故胸腔(气管和肺)内的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涌向气管,每次冲击可产生450~500毫升的气体,从而有一定概率将异物冲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海姆立克急救法”方法:
患者为有意识的儿童或成年人时,施救者一条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条腿在后伸直,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使其上身前倾,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患者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后上方冲击,直至异物吐出。
存在问题:
1、当前,我国急救技能普及率仍不足1%,绝大部分公众未掌握气道异物梗阻的救助方式,气道异物梗阻时发生在公共场所时,目击者往往手足无措,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措施,从而错过最佳救助时间,延误救治致死案例屡见不鲜。
2、自救成功率低。当患者只身一人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时且未掌握自救方法时,死亡往往无法避免;即使患者掌握腹部冲击法的自救方式,但自我腹部冲击产生的力度远不及他人施救,自救成功率明显低于他人施救。
综上,需要一种气道异物梗阻的自动急救装置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置于公共场所或家居的气道异物梗阻自动施救装置,并能快速实施正确有效的救助措施,降低气道异物梗阻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的自动急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道异物梗阻的自动急救装置,其包括背靠板、移动组件、施压垫、检测头和贴附于患者待冲压位的感应片,所述移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背靠板,所述施压垫和所述检测头均安装于所述移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施压垫与所述检测头均在所述移动组件的驱动下移动,所述检测头与所述移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头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片的位置信息,借由所述检测头所反馈的信息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施压垫压向患者的待冲压位。
较佳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升降机构、前后伸缩直杆机构、快速往返直杆机构和左右伸缩直杆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背靠板,所述前后伸缩直杆机构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所述前后伸缩直杆机构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下升降,所述快速往返直杆机构安装于所述前后伸缩直杆机构的输出端,所述快速往返直杆机构在所述前后伸缩直杆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背靠板的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左右伸缩直杆机构安装于所述快速往返直杆机构的输出端,所述左右伸缩直杆机构在所述快速往返直杆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背靠板的前后方向做往返移动,所述检测头和施压垫安装于所述左右伸缩直杆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检测头和施压垫在所述左右伸缩直杆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背靠板的左右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东华医院有限公司;东莞东华医院有限公司松山湖院区,未经东莞东华医院有限公司;东莞东华医院有限公司松山湖院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80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