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光伏储能调度分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7626.7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8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骆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清能绿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7/18;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绘聚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2 | 代理人: | 罗硕 |
地址: | 102628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光伏储能 调度 分析 方法 装置 服务器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光伏储能调度分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在组成光伏发电站的多个储能电池的监测点上分别安装监测设备,通过检测设备实时收集所有储能电池的负载波动数据,通过对储能电池的负载波动数据的实时监控,实现对每个储能电池的实时动态调度控制,有效提高储能电池的电能资源的利用率,使每个储能电池达到最佳调度;本申请着重考虑了负载呈现负载突变趋势,需要对负载突变进行采集检测,根据采集的数据,对负载突变进行整体判断,实现负载突变时对储能电池更加精确、高效的调度,通过对负载突变的储能电池的调度,使负载突变的储能电池的负载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光伏发电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与储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光伏储能调度分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能源短缺问题是21世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间题的最佳方式之一是使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并可再生的绿色环保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无可比拟的清洁性、高度的安全性、能源的相对广泛性和充足性以及免维护性等其他常规能源所不具备的优点,光伏能源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在近几年的新能源利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太阳能具有分布广泛且近乎无穷无尽的特点,但是使用太阳能发电的光伏发电系统的一个问题在于光伏资源也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的特点,很难为负载提供一个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储能系统来存储或释放电能,从而降低天气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为用户稳定供电,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效率,一般会设置电池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管理,但是这种方式只是简单地控制电池模块的充放电情况,随着光伏发电系统组件的增加、功能的扩展,这种控制方法越来越显出效率低下、响应慢、控制准确度差等缺陷,而且无法根据负载情况以及电池模块的参数进行充放电控制,能量利用效率低,无法实时根据储能电池的负载情况对储能电池的调度进行调整,对储能电池的寿命具有较大影响。
现有专利CN201510504186.9,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的光伏储能调度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A、建立光伏发电输出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和负载消耗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B、根据光伏发电模块的历史运行数据对光伏发电输出预测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根据交流负载的历史消耗功率数据对负载消耗预测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C、采集调度起始时刻的光伏发电模块的运行数据,进而根据光伏发电输出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和负载消耗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未来时间段中每个时间周期的预测的光伏发电输出功率和负载消耗功率;D、获取当前时刻充电电池模块的电池剩余容量,根据上述预测的光伏发电输出功率和负载消耗功率,建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计算与充电电池模块相关的目标函数,进而计算获得使得目标函数最小时充电电池模块的充放电决策序列及运行切换决策序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光伏储能调度,保证了充电电池模块不处于过充过放状态,延长充电电池模块的寿命,避免出现电池充满时光伏发电超过负载耗电浪费光伏发电的情况出现,从而达到最优的能量利用。
现有专利CN201510504186.9,公开的上述调度方法中,并没有考虑到对储能电池寿命影响较大的两种负载波动情况,一种是负载呈稳定变化趋势;另一种是呈现负载突变趋势,因此,现有专利的调度方法,在当负载呈稳定变化趋势或呈现负载突变趋势时,无法针对性的对储能电池进行更加精确的调度,储能电池的负载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仍然存在严峻的挑战,光伏发电设备的由于负载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还是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光伏储能调度分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清能绿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清能绿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76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性能高的人工智能虹膜识别机器
- 下一篇:一种多金片送片装置及绣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