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毒服用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5676.1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乔文明;成晓敏;王际童;马成;凌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27/34 | 分类号: | B32B27/34;B32B27/36;B32B27/02;B32B9/00;B32B9/02;B32B9/04;B32B7/12;B32B37/12;B32B37/06;B32B37/10;B32B37/24;A62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毒 服用 复合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毒服用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低热下,将热熔网胶与基布织物进行黏合,完成基布织物上的均匀上胶,制备出覆胶基布;(2)将多孔微球均匀排布在覆胶基布上,通过热压处理将多孔微球牢固地黏合在覆胶基布上,形成多孔微球/基布织物单层面料;(3)将另外一层覆胶基布与多孔微球/基布织物单层面料进行热压黏合,获得防毒服用复合面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多孔微球与基布织物的黏合力高、剥离强度高、撕破强度高,多孔微球在基布织物上分布均匀,多孔微球的有效吸附能力保留率高,透气性好、透湿性好,柔韧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毒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毒服用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气式化学防护服(又称防毒服)是一类可透过空气和湿气,但能阻止化学毒剂、生物战剂及放射性落下灰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皮肤防护装备。它具有防毒、透气、散热功能,使人体的生理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透气式化学防护服的技术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如德国的Saratoga球形炭防护技术、英国的活性炭布技术、美军Natick研发工程中心研制的Lanx系列防护织物技术。其中Saratoga织物或服装被37个国家、地区和组织使用(包括21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1997年装备美国部队,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以及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视察组也使用该产品。
透气式化学防护服三层组成:外层功能层、吸附防护层、内层。吸附防护层主要为各种形式的活性炭,其中球形活性炭复合织物被公认为较为理想的选择,以德国Blucher公司的球形活性炭专利技术开发的Saratoga防护材料为此技术的领先者。Saratoga防护材料被公认为目前最为有效的化学防护材料,可用于部队、执法机构、城市应急救援等。Saratoga球形活性炭吸附层材料的含炭量为50-200g/m2,这种球形活性炭与织物黏合技术能使复合织物保留活性炭有效吸附的85%。
Saratoga防护材料的球形活性炭与织物黏合技术并未见到详细的公开文献,但从已知文献,发现Saratoga保留活性炭有效吸附的85%,在球形活性炭与织物黏合过程中,损失了15%的吸附能力,明显降低了毒剂防护时间,为了保持高效的防护性能,势必要提高球形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加孔隙结构,这样反过来就可能会降低球形活性炭的强度,影响综合性能。
现有技术中,在基布织物上涂覆粘结剂上胶方式有点胶、滚胶、热熔胶等多种,发现实现均匀的上胶量是较为困难的,上胶量少,球炭和基布之间的黏合力低,上胶量多,会引发背面渗胶,采用这些上胶方式所制备的球炭复合面料,对活性炭有效吸附力保留率60-80%,损失达20-4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多孔微球与基布织物的黏合力高、剥离强度高、撕破强度高,多孔微球在基布织物上分布均匀,多孔微球的有效吸附能力保留率高,透气性好、透湿性好,柔韧性好的防毒服用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毒服用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热熔网胶与基布织物进行黏合,完成基布织物上的均匀上胶,制备出覆胶基布;
(2)将多孔微球均匀排布在覆胶基布上,通过热压处理将多孔微球牢固地黏合在覆胶基布上,形成多孔微球/基布织物单层面料;
(3)将另外一层覆胶基布与多孔微球/基布织物单层面料进行热压黏合,获得防毒服用复合面料。
由于热熔网胶的纳米纤维网络构造,使它与球形活性炭可以实现(参考图4-5),增加粘牢度,同时纳米纤维胶束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保留球形活性炭的有效吸附面积。这种贴合技术可用于个体防核生化装备、化学防化服、防毒服、防辐射服等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5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