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感知区域舒适度的交叉口双向行人仿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4535.8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0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昊;李思宇;董长印;陈全;左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5;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罗运红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感知 区域 舒适 交叉口 双向 行人 仿真 方法 | ||
1.基于感知区域舒适度的交叉口双向行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根据行人信息数据库,读取目标行人感知区域内的所有行人微观数据;所述微观数据包括行人当前时刻的最大步行速度、奔跑速度、当前移动速度、位置;
(2)获取人行横道尺寸、对应绿灯时长以及目标行人的感知半径,所述感知半径为以目标行人为圆心的圆半径;
(3)栅格化感知区域,将感知区域划分成子区域,获取子区域内行人数目;
(4)根据各子区域的空间不舒适系数,计算各子区域的舒适度和各移动方向的不舒适度,确定目标行人的移动方向;
(5)根据绿灯剩余通行时间,确定目标行人移动速度,更新目标行人位置,完成目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模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口双向行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感知区域为以目标行人位置为圆心的半圆形,半圆形的对称轴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述当前移动速度为矢量,注明行人方向和速度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口双向行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栅格化感知区域包括:先将目标行人的半圆形感知区域等分成p个子扇形区域,编号记为i,i=1,2,...,p,再将半圆形感知区域分为q个宽度相同的环形,编号为j,j=1,2,...,q,编号为i的扇形与编号为j的环形重叠区域内的行人数为ni,j。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口双向行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构建感知区域内各子区域的不舒适度Fi,j模型,表达式为:
Fi,j=fi,jni,j
fi,j为编号为i的扇形与编号为j的环形重叠区域不舒适系数;
构建目标行人在编号为i的扇形不舒适度Fi模型,表达式为:
σa,i为目的地吸引力fa的作用因子,σl,i为左边界不安全系数fb,l的作用因子,σr,i为右边界不安全系数fb,r的作用因子,R为感知半径,ll为目标行人与人行横道左边界的距离,lr为目标行人与人行横道右边界的距离;
选取不舒适度最小对应的方向作为目标行人的移动方向,目标行人所在子扇形移动方向为当前子扇形的中心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口双向行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包括:
根据移动方向对应的不舒适度Fi确定目标行人移动速度,构建速度计算模型为:
为避免不舒适度Fi为零时上式无意义,令F′=Fi+1,更新速度模型为:
在绿灯剩余时间内,需要加速或者奔跑通过人行横道,用Fg表示预计通过的时间和剩余时间的比值,Fg按照如下模型计算获得:
式中Tg为绿灯总时长,t为绿灯当前显示时间;
当Fg1表示目标行人按照当前速度不能在绿灯结束前通过,此时目标行人的移动速度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σg为信号灯压力的作用因子,vr为行人的奔跑速度;
更新后的位置坐标(x′,y′)模型,表达式为:
β为移动方向与道路中心线夹角,(x,y)为目标行人当前位置坐标,x轴与道路中心线平行,y轴与人行横道中心线平行,Δt为更新步长,更新后返回步骤(1)进行循环,直到目标行人从马路一侧到达另一侧,结束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口双向行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若感知区域内包括障碍物,根据障碍物占地面积将障碍物等价换算成行人数,换算表达式为:
其中,ndj为等价的行人数,Sw为障碍物的占地面积,S0为标准行人的占地面积,等效后的行人当前速度为零,位置坐标为障碍物的位置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453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