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面阵式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冰箱温度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4252.3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8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挺;汪东东;张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李佼佼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阵式 红外 测温 传感器 冰箱 温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面阵式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冰箱温度控制方法,涉及冰箱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步骤一:设定冰箱间室内开机点温度为T1,关机点温度为T2;步骤二: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检测冰箱间室内多个点的实时温度值t;步骤三:将多个点的实时温度值t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出平均温度步骤四:若小于等于T2,则停止对冰箱间室进行制冷;若大于等于T1,则对冰箱间室进行制冷。本发明通过在冰箱间室内装设面阵式红外测温传感器,通过检测出的多个实时温度值计算出的平均值作为冰箱间室的实际温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温度检测精确性,避免了冰箱频繁开停机,造成间室的温度偏差过大的情况出现,有效保证了冰箱内食物的新鲜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面阵式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冰箱温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冰箱作为现代家庭必不可少的电器,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储存食物的需求,精确控温已成为冰箱保鲜功能的一个必要手段。目前市场上的冰箱都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控制温度,温度传感器越多,温度控制越准确。如西门子BCD-617W(KA61EA02TI)变频冰箱,冰箱搭载5个温度传感器+变频压缩机,可按食材温度变化进行调整;惠而浦BCD-516WDBIZW变频冰箱,全驱变频压缩机+多感温探头能按环境温度智能调节转速。
这些冰箱的温度传感器都是固定在冰箱的某一个位置,感受的是冰箱固定点的温度变化。但实际使用中易出现用户经常把热的物品放在感温探头附近,甚至遮挡到感温探头,影响到感温探头的测温效果,使得冰箱的温度检测精确性受到影响,造成冰箱频繁开停机,间室的温度偏差过大,冰箱冷藏室还容易产生结冰现象,影响食物的储存。
因此,亟待现有的冰箱温度控制方式进行改进,以提高冰箱温度控制的精确性,保证冰箱内食物的新鲜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面阵式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冰箱温度控制方法,通过面阵式红外测温传感器检测冰箱间室内的多个位置的温度值,并通过计算出的平均值作为冰箱间室的实际温度,解决了现有冰箱间室温度检测的精确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面阵式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冰箱温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冰箱间室内开机点温度为T1,关机点温度为T2;
步骤二: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检测冰箱间室内多个点的实时温度值t;其中,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为面阵式红外测温传感器;
步骤三:将多个点的实时温度值t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出平均温度
步骤四:对比与T1、T2数值大小;若小于等于T2,则停止对冰箱间室进行制冷;若大于等于T1,则对冰箱间室进行制冷。
进一步地,所述面阵式红外测温传感器装设于冰箱间室的内顶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包括对多个点的实时温度值t进行编号标记,且依次标记为t1、t2、t3……tn,其中n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包括选取出标记后的实际温度值t1、t2、t3……tn中的若干个温度值作为有效温度值,且平均温度通过对选取出的若干个有效温度值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出。
进一步地,所述有效温度值的个数为12~20。
进一步地,所述有效温度值为有效测温点的温度值;所述有效测温点分布于冰箱间室内物品放置区域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冰箱间室内装设面阵式红外测温传感器,实现同时对冰箱间室内的多个位置进行温度检测的效果,并通过检测出的多个实时温度值计算出的平均值作为冰箱间室的实际温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温度检测精确性,避免了冰箱频繁开停机,造成间室的温度偏差过大的情况出现,有效保证了冰箱内食物的新鲜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42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