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炉干除渣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3560.4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4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焦伟;王小华;陈敏;梅振锋;陈宝康;薛晓垒;彭小敏;俞胜捷;刘瑞鹏;赵鹏;丁奕文;朱晋永;姚胜;王祝成;梁昊;王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樊晓娜;王桦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锅炉干除渣系统,其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储仓、加湿冷却机构及第二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位于锅炉底部的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用于将锅炉排出的灰渣向储仓的进料口输送;加湿冷却机构包括加湿室及用于向加湿室内输送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供送部件,加湿室具有进渣口和出渣口,加湿室的进渣口与储仓的出料口连通;第二输送机构包括位于加湿室内的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用于将经冷却介质加湿后的灰渣向加湿室的出渣口输送。本发明提供的锅炉干除渣系统,在冷却干灰渣同时对其加湿,并将灰渣杂质以潮湿的状态输送外部,防止灰渣扬起,有利于保证设备良好的操作环境;降尘效果好,加工效率高且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干除渣系统。
背景技术
锅炉干除渣系统是火力发电厂的一个主要附属系统,目前主要采用冷渣机+输送机的形式将锅炉内的炉渣输送至渣仓内,然后再通过位于渣仓底部的管道将渣仓内的炉渣装运至装载车内运走。由于渣仓底部的管道与装载车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向装载车内放渣灰时,极易发生扬尘,导致现场环境较差,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其不利;现有施工中为防止灰尘扩散,通常使用喷雾喷水的手段进行降尘,然而这种方式降尘效果差且在风大的天气难以保证水雾的稳定作用扩散位置,不利于灰渣的安全排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力发电厂锅炉干除渣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干除渣系统,其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储仓、加湿冷却机构以及第二输送机构,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位于锅炉底部的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用于将锅炉排出的灰渣向所述储仓的进料口输送;
所述加湿冷却机构包括加湿室以及用于向所述加湿室内输送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供送部件,所述加湿室具有进渣口和出渣口,所述加湿室的进渣口与所述储仓的出料口连通;
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加湿室内的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用于将经冷却介质加湿后的灰渣向所述加湿室的出渣口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介质供送部件与所述加湿室通过进液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室的出渣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液管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室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下方,所述进渣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上,所述冷却介质供送部件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出渣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上,所述第二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沿所述第二腔室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具有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倾斜向上,且所述出渣口位于所述倾斜段的上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流量控制机构,所述流量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储仓的出料口处,所述流量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灰渣定量输送至所述加湿室。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包括驱动部件、连接在所述驱动部件输出轴上多个周向分布的分断叶片,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分断叶片旋转,所述分断叶片的表面形成运送灰渣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圆弧形导向件,所述圆弧形导向件连接在所述储仓的出料口处,所述流量控制机构位于所述储仓的出料口与圆弧形导向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凸起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的多个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粉碎机和\或提升机构,所述粉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与所述储仓之间;所述提升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与所述储仓之间,所述提升机构具有进料端和高于所述进料端的出料端,所述提升机构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末端对应,所述提升机构的出料端与所述储仓的进料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35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和软管生产加工设备
- 下一篇:电梯门安全装置及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