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及制作标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3245.1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0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魏勇;李玲玲;赵晓玲;刘春兰;苏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G01B1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栋 |
地址: | 4041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渐变 光纤 异质芯 结构 二维 间隙 传感器 制作 标定 方法 | ||
1.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路顺次设置的注光光纤(1),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传感单模光纤(3),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其中,所述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右端与传感单模光纤(3)左端正对焊接,传感单模光纤(3)右端与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左端正对焊接,注光光纤(1)置于三维位移台(5)左边夹具中,其左端与宽谱光源(6)相连以传输光束,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置于三维位移台(5)右边夹具中,其左端用于接收并传输由注光光纤(1)右端传输出的光,经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调制后的光束进入传感单模光纤(3),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后,进入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左端,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右端与光谱仪(7)相连;
所述注光光纤(1)为单模注光光纤(1-1)、阶跃多模注光光纤( 1-2)或单模光纤偏芯焊接渐变多模光纤结构注光光纤(1-3);其中单模注光光纤(1-1 )的纤芯(1-1-1)直径为 9μm,包层(1-1-2)直径为 125μm;阶跃折射率多模注光光纤(1-2 )的纤芯(1-2-1 )直径为 40μm,包层(1-2-2) 直径为 125μm;单模偏芯焊接渐变折射率多模注光光纤(1-3),其单模与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的错焊偏移量为 45μm;
所述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调节长度是自聚焦周期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的纤芯(2-1) 直径为 105μm,包层(2-2 )直径为 125μm,数值孔径为 0.3,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的长度是自聚焦周期的四分之三倍数长时,检测灵敏度较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的长度是自聚焦周期的二分之一长时大,检测范围比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的长度是自聚焦周期的二分之一长时小 。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光渐变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 105μm,包层直径 125μm,数值孔径 0.3。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波长范围覆盖 500nm 至 1000nm 波段;所述三维位移台可通过调节对光纤的位置进行前后、左右、上下方位的移动以实现二维间隙传感器的标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学院,未经重庆三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32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