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分离式制冷系统及制冷循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3113.9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旻;吴宜珈;吴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3/00 | 分类号: | F25B23/00;F25B41/40;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刘聪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分离 制冷系统 制冷 循环 方法 | ||
1.纳米分离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器,具有进口和出口;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腔、进气口、出气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凝腔内设置有分子筛膜,所述分子筛膜设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分子筛膜用于分离混合气体;
第一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出口,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口;
第二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出液口,另一端连接所述进口;
第三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出气口,另一端连接所述进口;
鼓风装置,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将混合气体导入所述冷凝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分离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通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分离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储液段,所述储液段包括若干U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分离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用于给所述冷凝器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分离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缠绕于所述冷凝器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分离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的入水口高于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分离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上部,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下部,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分离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锥形导向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锥形导向部的小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分离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端口伸入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中,并且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壁。
10.制冷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鼓风装置,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腔、进气口、出气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凝腔内设置有分子筛膜,所述分子筛膜设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鼓风装置,用于将混合气体从所述进气口导入所述冷凝腔中;所述制冷循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制冷系统中充入制冷剂和减压气体的混合气体,所述减压气体包括氢气和氦气中的至少一种;
保持所述制冷系统的系统压力大于所述制冷剂在预设温度T时对应的饱和压力,所述预设温度T的范围为:35℃≤T≤60℃;
制冷剂和减压气体的混合气体进入所述冷凝器,所述减压气体从所述分子筛膜中穿过并从所述出气口流出进入所述蒸发器,气态的制冷剂在所述冷凝器中的分压力达到饱和压力,开始冷凝为液态的制冷剂;
液态的制冷剂从所述出液口流出进入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减压气体混合,液态的制冷剂蒸发为气态的制冷剂,制冷剂和减压气体的混合气体在所述鼓风装置的作用下,重新进入所述冷凝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未经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31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