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电缆锁紧破扭释放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2516.1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6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田;袁林;范玉斌;刘志明;毛雪伟;程斋庄;王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中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15/25;E21B23/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陈广富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电缆 锁紧破扭 释放 连接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电缆锁紧破扭释放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石油工业井下作业电缆辅助下入工具技术领域,包括电缆补偿组件和旋转组件,电缆补偿组件包括电缆固定连续体、补偿杆和防转帽,电缆固定连续体下部套装在补偿杆上且二者螺纹连接;旋转组件包括双瓣套、外壳体、内锥体、外锥帽和补偿套,双瓣套由两个相同的半筒体构成,外壳体与补偿杆同轴设置,双瓣套夹持在补偿杆和外壳体外侧对应位置且分别与其固定连接和转动连接,补偿套套装在双瓣套上;外锥帽套装在内锥体上并固定在外壳体中,内锥体内设有电缆芯通孔;通过本装置可以快速把电缆通过滚筒下井时产生的扭矩破解掉,从而防止电缆下井过程中的损坏,同时提高了安装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业井下作业电缆辅助下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电缆锁紧破扭释放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工业连续油管钻井施工中,根据控制、测试等施工需要,需要把连续油管侧钻井的地面控制、测试的电缆下入到连续油管内,但是由于所有的下井电缆都是二层钢丝网作为外铠皮且扭力不平衡,拉力加大时,电缆轴向拉伸、直径变小、产生旋转;反之拉力减小时,电缆受到挤压则缩短、直径变大、又会反向旋转。总之,电缆下井时,电缆的自由旋转是损坏电缆的主要根源。
为解决以上问题,一般都使用马龙头作为下井电缆的连接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连接仪器和电缆的马龙头应用广泛,如:
一种井下仪器马龙头安全装置,主要由电缆接头总成和打捞组件组成,电缆接头通过卡块对打捞组件定位,壳体组件下部与仪器接头连接,而装置内部没有电缆破扭防扭结构。另外,一种测井马龙头主要由鱼雷接头、打捞头、密封接头、安全接力棒等组成,装置内部也没有电缆破扭、防扭结构。又如,一种改进的用于地球物理测井作业的电缆仪器方便连接的马龙头,用一个连接螺帽把外壳和密封接头连接在一起,内部仍没有电缆破扭防扭结构。
又如,一种专利号为202020175772.X的“一种井下作业用马龙头”,也是由电缆锁定接头,电力传导机构和电缆防扭机构组成,其防扭机构设有防扭轴承、下旋转接头和防扭轴,防扭轴设有电缆通孔,防扭轴承安装在防扭轴的上部外壁中并且卡在下旋转接头与上旋转接头之间,设有轴承等旋转机构,这种结构复杂,虽然有防扭装置,但是安装特别困难,在安装时很容易造成马龙头损坏等隐患事故,在以后的使用中很容易出现故障。
综上所述,在已有的公开技术中,尚未发现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并且不容易出现故障的电缆破扭释放装置;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够对下井电缆锁紧破扭连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井下电缆锁紧破扭释放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电缆锁紧破扭释放连接装置,包括电缆补偿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电缆补偿组件包括电缆固定连续体、补偿杆和防转帽,所述电缆固定连续体下部套装在补偿杆上且二者螺纹连接,所述防转帽套装在补偿杆上及电缆固定连续体下端,并与二者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双瓣套、外壳体、内锥体、外锥帽、补偿套和电缆补偿腔壳体,所述双瓣套由两个相同的半筒体构成,内壁上设有上环状台和下环状台,所述上环状台内侧的双瓣套内壁上设有若干固定键;所述补偿杆下部外壁上设有与上环状台适配的上环状槽,下端外壁上设有与固定键适配的键槽;所述外壳体上部外壁上设有与下环状台适配的下环状槽,所述外壳体与补偿杆同轴设置,所述双瓣套夹持在补偿杆和外壳体外侧对应位置且分别与其固定连接和转动连接,所述补偿套套装在双瓣套上;所述外锥帽套装在内锥体上并固定在外壳体中,所述内锥体内设有电缆芯通孔;所述电缆补偿腔壳体上部套装在电缆补偿组件和补偿套外侧并与之间隙配合,上端与电缆固定连续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锥体为梭形,所述外壳体内腔上部与内锥体上半部适配,所述外锥帽内腔与内锥体下半部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中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营中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25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