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清洁滤纸的机油滤清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2276.5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雨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雨洲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F01M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4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清洁 滤纸 机油 滤清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清洁滤纸的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上盖,上盖的中部开设有出油口,上盖中部的外侧开设有等距排列的进油孔。通过叶轮、条形磁铁、内隔板、外隔板以及排污管的设置,在滤纸表面沾附大量杂质,使旁通阀打开的同时,机油冲向叶轮,使得叶轮旋转22.5度,并且带动活动片旋转使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交错,从而封闭出油口,使得内隔板在两侧强磁块与条形磁铁的作用下同步旋转,能够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交错,使得机油压力全部集中于输液管,机油开始从过油管内部反向流向滤纸,能够将滤纸外表面的杂质冲下并从集污腔底部的排污管排污,实现滤纸的自动反冲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清洁滤纸的机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机油滤清器,又称机油格,用于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保护发动机,防止发动机机油中的金属磨屑、尘土、高温下被氧化的积碳和胶状沉淀物、水等不断混入润滑油,保待润滑油的清洁,延长其使用期限,其工作原理为:正常工作时,机油通过滤纸过滤后进入发动机,防止机油中杂质未经过过滤直接进入发电机,对发电机造成伤害,但是当发动机在冷启动机油粘度大或纸滤芯被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时,为了保证机油能顺利循环回发动机而设计有直接油流通道,即机油不经过过滤就直接从旁通阀直接进入发动机。
但现有的汽车用机油滤清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现有的机油滤清器在通过滤纸过滤后的机油中还有40%的有害杂质,不能被纸滤芯有效滤除,在这40%杂质中,由于铁磁性杂质相对细小而坚硬,因此不容易过滤,而是直接穿透滤纸,进入发动机,所以其中以铁磁性杂质居多,它对发动机损害也就最大,而且机油滤清器是依靠滤纸上的微小芯孔对机油中的有害杂质进行拦截过滤的,这些有害杂质经滤纸过滤后会粘附到滤纸的过滤面上,造成滤纸的芯孔堵塞,影响滤清器正常工作;其次,现有的机油滤清器在纸滤芯被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时机油在油泵的压力下会打开旁通阀,此时经旁通阀循环回发动机的机油不但得不到纸滤芯的过滤,而且还会将原有已被纸滤芯过滤出来的大颗粒杂质,经旁通阀重新冲回到发动机中,给发动机带来不间断的二次磨损,因此市面上使用的机油滤清器,在特殊条件下根本起到过滤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清洁滤纸的机油滤清器,具备自动反冲洗,去除机油中铁磁性杂质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清洁滤纸的机油滤清器,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输液管,所述底座上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旁通阀,所述底座上端中部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滤纸,所述滤纸的内侧设置有与底座固定连接的过油管,所述过油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滤纸的外侧设置有与底座固定连接的外隔板,所述外隔板的侧面开设有等距排列的八组第一通孔,所述外隔板的内侧设置有与底座活动套接的内隔板,所述内隔板的外侧开设有等距排列的八组第二通孔,所述内隔板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强磁块,所述底座的中部活动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止回阀活动套接的活动片,所述活动片的上方设置有与止回阀固定连接的固定片,所述旁通阀的下方设置有开设在底座中部的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下方设置有过滤用纸,所述活动腔侧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的卷簧,所述活动腔侧壁的上部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部活动套接有另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的限位杆,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条形磁铁。
优选的,所述滤纸的下方设置有开设在底座上端的集污腔,所述集污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内部设置有开口朝外的压力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活动片的正面均开设有等距分布八组第一开口,所述固定片正面均开设有等距分布八组第二开口。
优选的,所述限位凹槽为绕活动腔侧壁环绕的弧形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弧度为22.5度。
优选的,所述活动片上第一开口与固定片上第二开口在正常过油状态下处于重合分布状态,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中部设置有过滤用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雨洲,未经李雨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2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