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好氧污泥发酵罐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1895.2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7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黄琳琳;张超;巩惠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基亚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新胜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污泥 发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好氧污泥发酵罐,包括罐体、提升系统和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于罐体底部,罐体上部设有排气管,鼓风机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电加热器进行风道气体加热,并设有护栏。本发明高效好氧污泥发酵罐罐体密封处理;罐体内部增设加热设施且对鼓风机气体加热;氧气浓度传感器对鼓风机进行智能化控制,实时调整曝气量节能降耗;温度传感器对气体温度、罐内温度和加热板温度进行智能控制,能够有效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效率,发酵成本下降。所述密封式高效好氧污泥发酵罐可安装在室外,特别适用于北方寒冷天气地区,其占地面积小,节省建设厂房的成本,管理和操作方便,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污泥发酵时间长,处理效果一般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好氧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好氧污泥发酵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大规模的建设运行,污泥产量也大幅增加,目前污泥年产量已突破6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在欧美,污泥处理基建费用占污水处理厂总基建费用的比例高达60%~70%,剩余污泥的处理费用占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的25%~40%,甚至高达60%。而在我国,污泥处理可占整个污水处理厂投资及运行费用的25%~65%。污泥中通常含有易降解的有机物、恶臭物质、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有害重金属和大量难降解物质,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很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普遍存在严重的“重水轻泥”现象,由于目标的不明确、投资不足等问题,导致大量污泥积压于污水处理厂区,未得到合理处置,给污水处理厂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污泥减量化处理工艺主要有卫生填埋、干化焚烧、热干化、厌氧消化和好氧发酵等。其中卫生填埋对土地需求大,容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焚烧法、热干化处理污泥能耗较高,造成资源浪费,并且没有实现无害化易产生大气污染;厌氧堆肥稳定化时间长,并且需要大量辅料,工艺控制难度大;好氧发酵法处理成本低、资源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但有一定占地面积、需要一定发酵时间等问题。
对比上述几种工艺,好氧发酵法成为当下主流的中小规模污泥无害化处理污泥处置方法。其中污泥发酵罐是污泥发酵处理工艺中最重要的设备,直接影响发酵产品质量。现有的传统的污泥发酵罐比表面积过大,密封性不够好,导致热量损失大。对于北方地区,冬季环境温度过低,对好氧污泥发酵罐处理效果有较大影响,导致发酵周期延长,影响产品生产周期,且操作耗时耗力,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发酵罐内部运行情况和系统控制的结合欠缺智能化,因此冬季普遍好氧发酵处理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好氧污泥发酵罐,该发酵罐可实现在较短时间完成发酵,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冬季。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效好氧污泥发酵罐,包括包括罐体、提升系统和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于罐体底部,罐体上部设有排气管,鼓风机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电加热器进行风道气体加热,并设有护栏。
所述罐体包括壳体、搅拌叶片、电加热板、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加热板铺设在罐体的底部,为罐体内部进行加热;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智能控制系统,用于对气体温度、罐内温度和电加热板温度进行智能控制。
所述提升系统包括投料料斗和提升机,所述投料料斗用于接收输送设备输送的污泥,所述提升机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将投料料斗提升至罐体进料口进料,使污泥在密封罐体内发酵。
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罐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罐体的中间位置。
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罐体内,并通过该搅拌叶片的搅动使污泥与氧气充分接触;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罐体的顶部。
所述整个罐体采用不锈钢板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基亚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基亚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1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