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锚双导流板的江河水能发电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1637.4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3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金良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锚双 导流 江河 水能 发电站 | ||
1.一种基于双锚双导流板的江河水能发电站(下文简称“水能发电站”)。该水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利用我国江河自然流动形成的势能、以及水电站发电后水流高低落差形成的剩余势能,通过发电站驳船两侧导流板进行势能强化,从而驱动发电机将江河水流的势能转变成电能进行发电;此种基于双锚双导流板的江河水能发电站可以简述为以矩阵式方式排列于船体底部的螺旋浆(螺旋轴),在自然水流以及导流板增压的作用下强力旋转,并通过行星齿轮快速驱动发电机旋转发电,在电控系统调谐下,各发电机组并入国家电网;该水能发电站在江河上具有位置的相对稳固性、建造的便宜性以及可操控性,只要选址满足地理地质、水文气象、流量流速等条件,无论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由若干台套发电设备组成发电站(安装在驳船上)都会产生强大电流,通过电控系统与其它水能发电站的电力进行交汇,然后并入国家电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发电设备安装于驳船底部,由螺旋桨和螺旋轴两种方式(也可以两种方式叠加使用),在江河流水形成的势能作用下驱动发电机旋转,产生600V交流电,经过安装于驳船的升压装置,调压至60KV(或国家电网主路电压),通过电控系统并入国家电网,并将电能输送至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能发电站:包括1.锚泊固定系统;2.导流增压系统;3.驳船船体(承载发电机及配电系统等);4、高压输送电缆;5.配电系统;6.升压变压器;7.发电机;8.发电机驱动轴;9.螺旋浆(螺旋轴)等以及其它附属设施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江河流水驱动螺旋浆(螺旋轴),在水力发电站流水位差形成的势能以及导流板对水势的增压下,流水向下向前流动中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势能,并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多组或矩阵式布排的发电设备同时运行,可使电能成倍数递增,能大大提高该发电站的效益效能效果),经过配电系统及变压器升压成60KV的输送电压,通过高压电缆输送至主电网,最终输出至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无论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承载着发电装置的驳船在两只铁锚固定下,会适度摆动,以最佳角度承接水流冲击,而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水流流速得到增强、水势得到强化,致使各发电机组处于满负荷电力输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锚扎入江河泥底的驳船,共三种模式,其特征分别在于:1.驳船通过铁锚固定在江河某一个位置的水能发电站;2.单根圆柱状孔径3米以上,通过打桩船打入江河泥地深处的单点系泊,由此固定驳船的水能发电站;3.淘汰废弃的海上油田提供住宿后勤服务的钻井船,可保留升降功能、压载等部分功能,并增加水能发电机组等设施,可以再次使用的水能发电站。上述三种船体系泊定位方式可以一种方式成组使用,也可以多种方式综合使用。
7.为增加船体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双船体系统以及双锚锚定系统,亦可以通过河岸对驳船进行锚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导流板实为船体左右各连接一块带有弧度整块钢板,安装后与船体正前方形成三十度夹角,可以更大面积聚集水能水势,从而提高单体发电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驳船其特征在于:船体分设若干舱室,按照功能分配,大部分为压载舱,舱室后部倒数第二排为若干个发电机舱室,分别凸出于舱室底部,发电机通过平行安装的连接轴连接大型叶轮(建造叶轮的技术要求可大大低于航行船舶所采用的叶轮)。船体尾部共安装同型叶轮若干。舱室后部倒数第三排为螺旋轴发电机系统,发电机通过万向轴软性连接于螺旋轴(螺旋轴的长度、叶轮的直径)可根据叶轮发电机来匹配,以便电控系统进行适度微调即可电力组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驳船甲板其特征在于:1.有人值守发电站:主甲板安装有配电室(电控系统)、变压升压室、监控操作室、设备维修室、水文气象室、储藏室、生活区、风力应急发电储能系统、小型塔吊(电吊)、避雷装置、风向标、卫星天线、安全栏杆、驳船左右侧拖轮靠泊梯、锚定系统、高强度舱室强制通风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应急逃生系统(救生艇筏)。2.无人值守发电站:主甲板安装有配电室(电控系统)、变压升压室、维修休息室、风力应急发电储能系统、小型塔吊(电吊)、避雷装置、风向标、卫星天线、安全栏杆、驳船左右侧拖轮靠泊小平台、锚定系统、高强度舱室强制通风系统、应急逃生系统(救生筏)、数据传输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金良,未经蒋金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163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