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热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8104.0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宋成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慧鼎华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C1/03;C22F1/043;B22D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刘桢 |
地址: | 40113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压铸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压铸铝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含如下组分:Si为5%~15%;Fe为0.1%~1.0%;Cu不超过0.1%;Mn不超过0.1%;Zn不超过0.1%;Ti不超过0.01%;Sr为0.01%~0.1%;RE为0.1%~0.5%;还包括不可避免杂质,杂质元素总和小于0.1%;余量为Al。本发明所述铝合金在高温状态下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使产品在压铸脱模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形变量,降低产品的平面度值,也减少了校正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导热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3C产品、汽车通讯电子等领域均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轻量化压力。同时,一些零部件对材料的导热性能往往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散热器件),以保证和提高产品的寿命及工作稳定性。
铝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其密度小、强度高、导电导热性好、加工简单等优点较好地满足了产品结构及散热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及通讯等领域。纯铝在室温下的热导率较高,约为238W/(m·K),随着合金元素的增加,铝合金的热导率逐渐降低,且不同元素对合金热导率的影响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金属的自由电子导热机制所决定的,铝合金的导热特性与组织中的晶格畸变程度、缺陷、杂质、相组成及分布等有关。
在现有技术中,铝合金普遍采用压铸成型工艺制备,压铸成型相比挤压、锻造、冲压等成型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作为一种高速、高压的近终成型工艺,压铸成型具有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高、力学性能优异、可以成型形状复杂和轮廓清晰的薄壁深腔铸件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导热散热器件的集成化设计和一体成型。
目前,用于压铸生产薄壁壳体类通信、电子和交通领域零部件高导热铝合金材料在压铸完成后,经过250℃~350℃的热处理过程中,产品非常容易变形,并且变形尺寸可以达到0.5~8mm,平面度很难控制,产品品质难以管控,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人工操作进行校正,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导热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铝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容易变形、产品品质难以管控、需要大量人工操作进行校正、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导热压铸铝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含如下组分:Si为5%~15%;Fe为0.1%~1.0%;Cu不超过0.1%;Mn不超过0.1%;Zn不超过0.1%;Sr为0.01%~0.1%;RE为0.1%~0.5%;还包括不可避免杂质,杂质元素总和小于0.15%;余量为Al。
优选地,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含如下组分:Si为8%~12.5%;Fe为0.5%~0.9%;Cu不超过0.08%;Mn不超过0.05%;Zn不超过0.1%;Sr为0.01%~0.06%;RE为0.1%~0.3%;还包括不可避免杂质,杂质元素总和小于0.15%;余量为Al。
优选地,所述RE包含Ce、La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地,单个杂质元素质量百分比小于0.0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导热压铸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制备如本发明所述高导热压铸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准备:按所述质量百分比,定量配置好原料;
(2)熔化:将铝加热到650℃~750℃熔化,溶化后在740℃~750℃加入Si,待Si完全熔解后,加入剩余元素的铝合金,待完全熔解后,将温度降至680℃~720℃;
(3)合金锭制备:将步骤(2)中的熔体浇铸成合金锭,并冷却到室温,得到本发明所述高导热压铸铝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慧鼎华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未经重庆慧鼎华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8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