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极化可翻转天线传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76924.6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0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彪;邱坤滨;房景仕;廖攀攀;何文杰;陶国灿;徐畅;郭向东;孔卫东;余澍民;王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Q15/24 | 分类号: | H01Q15/24;H01Q1/08;H01Q1/12;H01Q2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花锦涛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化 翻转 天线 传动 装置 | ||
1.一种变极化可翻转天线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固定机座(2)、动机座(3)、阵子组件(4)、机架(5)、升降组件(7),其中,所述驱动机构(1)设置于机架(5)的顶部,所述驱动机构与设置于机架(5)内部的传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机座(2)、动机座(3)与阵子组件(4)连接,所述固定机座(2)固定于机架(5)的周侧,所述固定机座(2)远离机架(5)的一端与动机座(3)铰接,所述动机座(3)能够绕着铰接轴线转动,所述动机座(3)的顶部通过连接件(6)与升降组件(7)连接,所述升降组件(7)的底部与机架(5)连接,所述升降组件(7)通过连接件(6)带动动机座(3)翻转;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小锥齿轮(8)、大锥齿轮(9)、第一主锥齿轮(10a)、第一从锥齿轮(10b)、第一传动轴(11)、第二主锥齿轮(12a)、第二从锥齿轮(12b)、第三主锥齿轮(13a)、第三从锥齿轮(13b)、第二传动轴(14)、第四主锥齿轮(15a)、第四从锥齿轮(15b)、第五主锥齿轮(16a)、第五从锥齿轮(16b)、第三传动轴(17)、第六主锥齿轮(18a)、第六从锥齿轮(18b)、第四传动轴(19)、第七主锥齿轮(20a)、第七从锥齿轮(20b);
所述小锥齿轮(8)固连在驱动机构(1)输出轴上,所述小锥齿轮(8)与大锥齿轮(9)相互啮合,且所述小锥齿轮(8)与大锥齿轮(9)的轴线相交,所述大锥齿轮(9)固定连接有在第一传动轴(11)的一端,第一传动轴(11)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5)内腔中并靠近边缘位置,伺服电机轴线与第一传动轴(11)的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传动轴(11)的另一端固连第二主锥齿轮(12a),所述第二主锥齿轮(12a)与第二从锥齿轮(12b)相互啮合,且轴线相交,所述第二从锥齿轮(12b)固定连接有在第二传动轴(14)的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轴(14)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5)的内腔中并靠近边缘位置;
所述第二传动轴(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主锥齿轮(15a),第四从锥齿轮(15b)与第四主锥齿轮(15a)相互啮合,轴线相交,所述第四从锥齿轮(15b)固定连接有在第三传动轴(17)的一端,第三传动轴(17)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5)的内腔中并靠近边缘位置,第三传动轴(17)的另一端固连第六主锥齿轮(18a),所述第六从锥齿轮(18b)与第六主锥齿轮(18a)相互啮合;
所述第六从锥齿轮(18b)固连在第四传动轴(19)的一端,所述第四传动轴(19)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5)的内腔中并靠近边缘位置;第一主锥齿轮(10a)同轴安装在第一传动轴(11)的中部附近,第一从锥齿轮(10b)位于与第一主锥齿轮(10a)一侧,两者相互啮合,轴线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极化可翻转天线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1)、第二传动轴(14)、第三传动轴(17)和第四传动轴(19)轴线在一个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极化可翻转天线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锥齿轮(8)、大锥齿轮(9)、第一主锥齿轮(10a)、第一从锥齿轮(10b)、第二主锥齿轮(12a)、第二从锥齿轮(12b)、第三主锥齿轮(13a)、第三从锥齿轮(13b)、第四主锥齿轮(15a)、第四从锥齿轮(15b)、第五主锥齿轮(16a)、第五从锥齿轮(16b)、第六主锥齿轮(18a)、第六从锥齿轮(18b)、第七主锥齿轮(20a)、第七从锥齿轮(20b)模数相同,均采用直齿锥齿轮或弧齿锥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极化可翻转天线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锥齿轮(10a)与第一从锥齿轮(10b)、第二主锥齿轮(12a)与第二从锥齿轮(12b)、第三主锥齿轮(13a)与第三从锥齿轮(13b)、第四主锥齿轮(15a)与第四从锥齿轮(15b)、第五主锥齿轮(16a)与第五从锥齿轮(16b)、第六主锥齿轮(18a)与第六从锥齿轮(18b)、第七主锥齿轮(20a)与第七从锥齿轮(20b)相互啮合且速比均为一,所述大锥齿轮(9)和小锥齿轮(8)速比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692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