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管散热式卷绕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5484.2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0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黄焱;冷远鹏;商照聪;张小沁;吴泽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10/613;H01M10/654;H01M10/6552;H01M10/6569;H01M4/13;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吴文滨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散热 卷绕 电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散热式卷绕电池,该卷绕电池由电池片卷绕而成,卷绕电池含有两个卷绕中心,每个卷绕中心处均设有一个兼作为电极的热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热管同时实现高效散热及电极功能,并配合相向双面卷绕方式创造出的两个散热中心,相较于单中心的筒状卷绕方式,本发明热积聚量大大减小,散热效率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卷绕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热管散热式卷绕电池。
背景技术
卷绕电池具有启动电流大、抗震能力好的独特优点,已在锂电池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现有的卷绕电池均为筒状卷绕,其卷绕中心处于严密的包裹中,因而散热性能不佳。
热管是一种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的散热装置,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金属。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端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汽化,蒸气在热扩散的动力下流向另外一端,并在冷端冷凝释放出热量,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不止,直到热管两端温度相等(此时蒸汽热扩散停止)。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公开号为CN112736325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内置热管散热结构,包括锂电池和设置在锂电池电芯空隙内的热管,电芯由带状的正负极和隔膜材料卷绕而成,热管设置在卷绕后电芯中心所形成的空隙内。该方案充分利用卷绕后电芯中心所形成的空隙,在其中放置热管,既能起到传统电芯设置空心针的固定作用,又能将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电池两端,进而散发到电池外部,提升了电池的散热性能。然而,该方案仍然采用传统的筒状卷绕方式,依然无法避免锂电池中心处的热积聚问题,影响了其散热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散热式卷绕电池,采用热管进行散热并兼作电极,同时配合改进后的锂电池卷绕方式,高效地解决了传统的筒状卷绕电池中心处的热积聚问题,散热性能明显提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热管散热式卷绕电池,该卷绕电池由电池片卷绕而成,所述的卷绕电池含有两个卷绕中心,每个卷绕中心处均设有一个兼作为电极的热管。热管既用于散热,又具有电极功能,兼作为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片的两端相向卷绕,形成两个卷绕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片的两端均采用顺时针卷绕或均采用逆时针卷绕,即相向双面卷绕,形成类似于∽型或∞型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片包括正极金属箔、负极金属箔以及多个隔膜,多个隔膜分别位于正极金属箔与负极金属箔之间、正极金属箔外侧、负极金属箔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正极金属箔为双面涂正极材料的铝箔,所述的负极金属箔为双面涂负极材料的铜箔。
进一步地,两个热管分别为正极热管、负极热管,所述的正极热管与正极金属箔相接触,所述的负极热管与负极金属箔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正极热管为铝制热管,所述的负极热管为铜制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管插设在卷绕中心的空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管包括热管中空散热部及热管实心接线柱。热管中空散热部为用于导热散热的中空部分,热管实心接线柱用于连接电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管实心接线柱与热管中空散热部同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热管同时实现高效散热及电极功能,并配合相向双面卷绕方式创造出的两个散热中心,相较于单中心的筒状卷绕方式,本发明热积聚量大大减小,散热效率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54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