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改进体偏置技术的差分colpitts FBAR振荡器电路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75477.2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4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继伟;童乔;李衍醇;王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H17/02 | 分类号: | H03H17/0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鼎桂;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改进 偏置 技术 colpitts fbar 振荡器 电路 方法 | ||
1.一种基于改进体偏置技术的差分Colpitts FBAR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电压端口、改进体偏置的核心振荡电路单元和差分输出端口;所述电源电压端口用于提供电源电压;所述改进体偏置的核心振荡电路单元,提供负阻用于补偿谐振回路的能量损耗维持振荡;所述差分输出端口用于输出正弦信号;
所述输出正弦信号包括输出两个频率为1.93GHz且相位差为180°的正弦信号;
所述改进体偏置的核心振荡电路单元采用改进的C类振荡器拓扑结构,并引入一个额外的RC滤波网络,通过偏置电压端口为NMOS对的栅极提供一个直流偏置电压;
所述改进体偏置的核心振荡电路单元具体包括MOS管NM1、NM2、NM3、NM4,反馈电容C1、C2、C3、C4,FBAR谐振器以及电阻R1、R2、R3、R4;所述电阻R3的正端、电阻R4的正端、NM1的漏极、NM2的漏极均与电源电压VDD连接;所述NM1、NM4的栅极、反馈电容C1的正端、R4的负端均与FBAR谐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NM2、NM3的栅极、反馈电容C2的正端和R3的负端均与FBAR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馈电容C1负端和反馈电容C3的正端连接;所述反馈电容C2负端和反馈电容C4的正端连接;所述反馈电容C3的负端、反馈电容C4的负端、NM3的源极、NM4的源极均连接至GND;所述NM1、NM2的源极分别与NM3、NM4的漏极连接;所述NM1、NM3的衬底端分别与R1的两端连接,且R1的正端还与NM1的漏端连接;所述NM2、NM4的衬底端分别于R2的两端连接,且R2的正端还与NM2的漏端连接;所述电源电压端口包括电源端口、偏置电压端口,用于提供0.5V的电源电压,振荡器频率为1.93GHz。
2.一种基于改进体偏置技术的差分Colpitts FBAR振荡器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体偏置技术的差分Colpitts FBAR振荡器电路,包括以下步骤:
为了提供第一晶体管NM2、第二晶体管NM4的体源端PN结电压,在它们的体端之间使用电阻R2连接,形成一个正向偏置分压回路;通过选择R2的阻值大小产生工作在截止区的PN结压降;
PN结形成了回路中的分压二极管,由于PN结两端电压小于开启电压因而只工作在截止区,PN结IV特征方程如下式所示:
上式中η为理想系数,VT为热电压,IS为反偏漏电流,VPN为PN结电压;
在截止区域(0VPNVcut-in)时,由于通过PN结的电流非常小,从而形成了超低功耗的自偏置回路;
从自偏置回路的电压方程出发,得到:
上式中η为理想系数,VT为热电压,VBS4为NM4管的体源端电压,I2为流过超低功率自偏置回路的电流,IS4表示NM4管体源PN结的反相偏置漏电流;
上式中VDB2为NM2管的漏体端电压,VBS4为NM4管的体源端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54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