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的辅助定位及置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4538.3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辛洪奎;轩安武;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A61B17/72;A61B17/74;A61B90/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股骨 近端髓内钉 辅助 定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的辅助定位及置钉装置,包括弧形定位通筒、股骨粗隆定位针、第一螺丝、第二螺丝和工作通道组件,弧形定位通筒为四分之一圆弧结构;弧形定位通筒的一端横向设置有定位针通道,股骨粗隆定位针通过第一螺丝活动插装于定位针通道内,股骨粗隆定位针的针尖朝向弧形定位通筒的圆心;弧形定位通筒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第二螺丝活动插装于弧形定位通筒另一端的螺纹孔内,工作通道组件通过第二螺丝活动设置于弧形定位通筒的另一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的辅助定位及置钉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准确定位,减少透视的次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的辅助定位及置钉装置。
背景技术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低能量损伤,90%发生在65岁以上老人,70岁以上发病率急剧增加,75~84岁人群在10年内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高达7%,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约占髋部骨折50%。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早期手术治疗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将骨折准确复位、坚强固定并尽早下地活动,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三类:髓外固定,髓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近年来,随着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认识的不断深入,髓内固定已成为骨科医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式。
髓内固定手术关键步骤为:复位-定位-开口-扩髓-置钉-锁定。而对于股骨近端进钉点的定位,直接影响髓内钉主钉的安放位置和方向,是决定手术成败的起始关键因素。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定位开口方法主要有两种:开口器法及螺纹导针定位法。这两种方法均需要通过术中触摸及透视定位入钉点,对于经验不足的术者来说,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的透视并反复置入开口工具,反复的操作必然会破坏入钉点周围的骨质并对已经完成复位的骨折稳定性形成干扰造成再次移位,为后续的手术过程及将来的骨折愈合埋下隐患,导致复位丢失、阴形支撑、颈干角减小、内固定切出甚至断裂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精确定位进钉点及辅助置钉的用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的辅助定位及置钉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的辅助定位及置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多次透视并反复置入开口工具导致破坏入钉点周围的骨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的辅助定位及置钉装置,包括弧形定位通筒、股骨粗隆定位针、第一螺丝、第二螺丝和工作通道组件,其中:
所述弧形定位通筒为四分之一圆弧结构;
所述弧形定位通筒的一端横向设置有定位针通道,所述股骨粗隆定位针通过所述第一螺丝活动插装于所述定位针通道内,所述股骨粗隆定位针的针尖朝向所述弧形定位通筒的圆心;
所述弧形定位通筒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螺丝活动插装于所述弧形定位通筒另一端的螺纹孔内,所述工作通道组件通过第二螺丝活动设置于所述弧形定位通筒的另一端。
可选择的,所述定位针通道包括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相通;
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
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均大于所述股骨粗隆定位针的直径;
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螺丝活动插装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上的螺纹孔内。
可选择的,所述股骨粗隆定位针上远离针尖的部分垂直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直径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内径相适配,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4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