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氧化响应的载药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3403.5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戚雪勇;刘雪雪;沈松;吴琳;曹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41/00;A61K45/00;A61K47/02;A61K47/3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氧化 响应 纳米 胶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纳米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氧化响应的载药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磁性氧化响应的载药纳米胶束将油溶性Fe3O4纳米粒负载于胶束体系中,其可包裹在氧化敏感胶束的疏水核心内。在氧化环境下,被氧化触发胶束解组装,释放Fe3O4纳米粒,实现纳米尺寸的转换。使其负载的药物在到达靶部位后快速释放、缩短体内滞留时间。将其应用在抗肿瘤药物的转运载体中可实现纳米药物颗粒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有效运输及肿瘤内部的蓄积,增强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的穿透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氧化响应的载药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对肿瘤结构认识的提高,实体瘤因为细胞外基质的致密性以及血管的不均匀分布,成为癌症治疗中药物有效递送的障碍。在纳米药物的递送过程中,纳米颗粒的尺寸大小通常在肿瘤靶向及滞留时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常,大尺寸的50~100 nm纳米颗粒通过增强的通透性和保留(EPR)效果,适合于延长血液循环时间和有效的肿瘤蓄积,但不利于肿瘤深层间隙渗透。尺寸小于10 nm的纳米颗粒具有更好的瘤内渗透效率,但可能降低了EPR效应。因此,理想的纳米药物颗粒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应保持相对较大(50-100 nm)的纳米尺寸,以实现有效的EPR衍生的肿瘤蓄积,但一旦进入肿瘤,它们应转换为足够小的纳米尺寸以增强肿瘤穿透力。
Fe3O4纳米粒因其具有较小的毒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磁靶向递送、磁共振成像、磁热治疗、光热治疗等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因其粒径大小的不可控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因此,构建粒径可转换的智能响应纳米粒,通过外部刺激,触发粒径转变及药物快速释放可解决以上问题。目前还未见有可实现氧化响应型粒径转变的药物载体的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磁性氧化响应的载药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纳米胶束能够因氧化响应而触发粒径转变释放药物。达到药物靶向释放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法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氧化响应的载药纳米胶束,所述的载药纳米胶束是以氧化响应的PEG-PPS嵌段共聚物为载体,负载油溶性的Fe3O4纳米粒;氧化触发后,胶束可解组装,释放可负载药物的Fe3O4纳米粒,实现纳米尺寸的转换;PEG-PPS嵌段共聚物与Fe3O4纳米粒的用量比为20:1~4;所述的磁性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为40~150 nm。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磁性氧化响应的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乙酰丙酮铁和1,2-十六醇在氮气气氛下溶解在二苄醚中,加入油酸和油胺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在搅拌状态下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室温冷却,产物用乙醇沉淀,得到油溶性Fe3O4纳米粒;
(2)将PEG-PPS嵌段共聚物和步骤(1)中的油溶性Fe3O4纳米粒溶于二氯甲烷后加入水,室温下搅拌过夜,离心水洗除去有机溶剂,得到PEG-PPS-Fe3O4磁性纳米胶束。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乙酰丙酮铁、1,2-十六醇、二苄醚和油酸的用量比为0.71~1.42g:2.84 g:16~20 mL:1.5~2.0mL;所述的油酸与油胺的用量比为1:1。
步骤(1)中所述的加热反应为在180~200 ℃下加热搅拌1.5~2 h后升温至220~240℃下继续加热1~1.5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34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