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资料安全储存包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73159.2 | 申请日: | 2021-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5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名典上品(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30/08 | 分类号: | B65D30/08;B65D30/02;B65D81/38;B65D33/25;B65D33/00;B32B27/28;B32B27/06;B32B5/18;B32B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田立媛 |
| 地址: | 100124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料 安全 储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资料安全储存包,包括功能外壳、防水阻燃拉链、资料内袋和安全寻回机构;功能外壳上设置通过防水阻燃拉链密封的取出口,同时功能外壳内设置资料内袋和安全寻回机构;防水阻燃拉链包括双轨道拉链齿以及与双轨道拉链齿配合安装的拉头,双轨道拉链齿表面涂覆有耐高温硅胶膜;可以在灾害发生时保护储存包内重要资料,有效防止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料安全存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资料安全储存包。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或单位的重要资料如身份证件、合同、银行存折、产权证等等一般是存放到普通纸质档案袋中,或直接收纳在普通收纳盒里。当发生自然灾害如火灾、台风、洪涝、地震等,这些重要资料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坏,如资料受潮发霉、水浸腐蚀、档案实体或信息丢失、损毁,致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但是,目前并没有专门应对灾害的家用或单位重要资料储存包,导致一旦自然灾害发生,家用家用或单位的重要资料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应对灾难的资料安全储存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资料安全储存包,可以在灾害发生时保护储存包内重要资料,有效防止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资料安全储存包,包括功能外壳、防水阻燃拉链、资料内袋和安全寻回机构;
所述功能外壳上设置通过所述防水阻燃拉链密封的取出口,同时所述功能外壳内设置所述资料内袋和所述安全寻回机构;
所述防水阻燃拉链包括双轨道拉链齿以及与所述双轨道拉链齿配合安装的拉头,所述双轨道拉链齿表面涂覆有耐高温硅胶膜。
优选的,所述双轨道拉链齿由里至外包括第一拉链齿和第二拉链齿;所述第一拉链齿和所述第二拉链齿上穿设所述拉头;
所述第一拉链齿和所述第二拉链齿均包括设置于所述取出口两侧的固定布和齿片,所述齿片等间距固定于所述固定布上、并形成凹槽,且两侧的所述齿片和所述凹槽相互咬合,所述固定布和所述齿片表面涂覆所述耐高温硅胶膜。
优选的,所述拉头包括上拉链体、下拉链体、拉链环和拉链柄;所述上拉链体和所述下拉链体之间容纳所述第一拉链齿和所述第二拉链齿;所述上拉链体上面平行于所述拉头移动方向设置所述拉链环;所述拉链柄套在所述拉链环上,所述拉链柄可沿所述拉链环移动。
优选的,所述拉头和所述齿片采用热固性聚酰亚胺注塑材料制成,所述固定布采用高密度超细旦聚酰亚胺无纺布,表面涂覆耐高温硅胶后具有防水阻燃功能。
优选的,所述功能外壳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层、中层和内层;
所述外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厚度为0.1~1mm;
所述中层为气凝胶,厚度为5~20mm;
所述内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厚度为0.1~1mm。
而且,所述外层、所述中层和所述内层之间通过环氧类胶粘剂粘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气凝胶由耐高温树脂/SiO2复合纤维制成,纳米纤维双网络均匀分布,纤维直径<30nm,纤维间孔径<100nm,微纳孔隙内存在克努森效应,且该气凝胶密度极低,固体导热占比极小,导热系数低于空气。具有长时间耐400℃以上高温。
优选的,所述资料内袋包括袋本体,所述袋本体具有袋口,所述袋口内侧涂覆有耐高温硅胶层,所述袋口通过自封口条和固定条密封;
所述自封口条固定于所述袋本体内侧、且靠近所述袋口边缘的位置,同时与所述袋口方向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名典上品(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名典上品(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31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