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电机组的储能系统、风电机组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3037.3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力森;蔡安民;林伟荣;焦冲;张俊杰;张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9/10 | 分类号: | F03D9/10;F03D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组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领域,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的储能系统,包括进气管道、控制系统和若干个设置在进气管道内的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进气管道设置在风电机组的轮毂和塔架内;每个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包括叶轮和弹簧马达,叶轮与弹簧马达一端连接,叶轮设置在进风侧;弹簧马达另一端与发电机连接,控制系统与弹簧马达和风电机组连接,用于根据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控制弹簧马达存储或释放能量。还公开了包含其的风电机组和使用方法,在不影响风机在任何时段出力的情况下,以“削峰填谷”的方式对其出力进行二次补充,具有放电快的特殊优势,可真正实现风机出力的平顺化,减少出力的波动和对电网的冲击,做到电网友好型发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机组的储能系统、风电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严重依赖自然界大气中冷热空气流动带来的风,因风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以及不可准确预知等特点,导致风电场的出力无法稳定输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风力发电对电网的冲击都比较大。
为了应对此类问题的发生,风电主机通过一系列优化算法努力平滑风机的出力,但只能通过削弱风机的出力,而且鉴于输入的能量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面对风速变化快、频次高的情况时实现平滑出力是很困难的。目前风电场也在逐步配置一定容量的电池储能来化解该问题,但配置储能占据大量的空间,不仅独立于风力发电系统,融合度较低,需要向电网索要大量额外的电力或对风机出力采用“削峰”来实现“填谷”之目的,并无法实现自我发电自我补充,而且目前可市场化的储能技术(指具有一定性价比的产品)放电速度慢,无法应对风速变化快、频次高的情况,因此此类方法实为无奈之下的临时救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机组的储能系统、风电机组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目前的储能技术无法应对风速变化快、频次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风电机组的储能系统,包括进气管道、控制系统和若干个设置在进气管道内的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
进气管道设置在风电机组的轮毂和塔架内;在进气管道内设有增压装置,增压装置设置在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前端;
每个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包括叶轮和弹簧马达,叶轮与弹簧马达一端连接,叶轮设置在进风侧,弹簧马达另一端与发电机连接;
控制系统与增压装置、弹簧马达和风电机组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根据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控制增压装置对气体增压,弹簧马达存储或释放能量。
进一步,进气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垂直连接,第一管道设置在轮毂内,第二管道设置在塔架内。
进一步,第二管道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
进一步,增压装置采用气体增压泵。
进一步,在进气管道上设有检测过滤系统,检测过滤系统包括前风压检测单元、后风压检测单元和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设置在前风压检测单元和后风压检测单元之间,前风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过滤前的前风压,后风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过滤后的后风压;前风压检测单元和后风压检测单元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内预设有第一阈值,第一阈值为前风压与后风压的差值;控制系统连接有报警单元,当检测到的前风压和后风压相差超过第一阈值时,说明过滤系统堵塞,控制系统用于启动报警单元。
进一步,在进气管道的进气口设有管道保护罩,管道保护罩包括驱动装置和罩体,罩体一侧铰接在风电机组的机舱前端;罩体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
控制系统内还预设有第二阈值,第二阈值为前风压的最大极限值,当检测到的前风压超过第二阈值时,控制系统用于启动驱动装置关闭罩体。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包含所述储能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30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