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避碰声纳的水下障碍物目标检测跟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2977.0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7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蒋立军;刘佳;张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5/66 | 分类号: | G01S15/66;G01S15/93;G01S7/539;G06F17/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李彪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声纳 水下 障碍物 目标 检测 跟踪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下声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避碰声纳的水下障碍物目标检测跟踪方法,包括:潜航器驶入某一目标水域后,潜航器上设置的水听器阵列发射多个声信号,对该目标水域中的多个水下障碍物目标进行探测;每个水下疑似目标在声信号的激发下,产生回波,得到多个水下疑似目标和回波信号;设置在潜航器上的避碰声纳采集每个水下疑似目标的回波信号,对每个回波信号进行检测处理,获得N个目标及对应的回波信号;通过声图获取每个目标的速度和方向,并对每个目标进行速度和方向判定,遍历N个目标中的每个目标,重复上述过程,删除干扰目标,获得多个有效目标及有效目标的速度和方向,完成对水下障碍物目标的检测跟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声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避碰声纳的水下障碍物目标检测跟踪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潜航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作为水下目标探测的重要载荷平台,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机动性好、隐蔽性高等优点,是推动未来智能化水声探测技术发展的关键。当前基于UUV平台的声学探测技术已经在海洋资源勘察、海岸警戒、蛙人探测和扫雷排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在水声探测领域,水下无人潜航器在水下航行时面临水下障航物、水下山体等安全威胁,为保证潜航器安全航行,需要配备专用的避碰声纳。
但是,现有的避碰声纳不具备自主探测能力,且利用常规的前视避碰声纳进行跟踪检测,容易造成虚警率较高,导致无人潜航器需要多次降速执行避碰任务,降低了无人潜航器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避碰声纳的水下障碍物目标检测跟踪方法,在常规的前视避碰声纳的目标跟踪检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无人潜航器的运动信息,以多波束避碰声纳为基础,通过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充分利用目标的几何特征和相对运动特征,实现水下目标障碍物的自主检测、跟踪、识别,完成障碍物自主检测跟踪,为潜航器导航系统实现避碰任务提供障碍物的目标、数量、尺度等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避碰声纳的水下障碍物目标检测跟踪方法,该方法包括:
潜航器驶入某一目标水域后,潜航器上设置的水听器阵列发射多个声信号,对该目标水域中的多个水下障碍物目标进行探测;
每个水下疑似目标在声信号的激发下,产生回波,得到多个水下疑似目标和回波信号;
设置在潜航器上的避碰声纳采集每个水下疑似目标的回波信号,对每个回波信号进行检测处理,获得N个目标及对应的回波信号;
通过声图获取每个目标的速度和方向,并对每个目标进行速度和方向判定,遍历N个目标中的每个目标,重复上述过程,删除干扰目标,获得多个有效目标及有效目标的速度和方向,完成对水下障碍物目标的检测跟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所述设置在潜航器上的避碰声纳采集每个水下疑似目标的回波信号,对每个回波信号进行检测处理,获得N个目标及对应的回波信号;具体包括:
设置在潜航器上的避碰声纳采集第i个水下疑似目标的回波信号,该回波信号为扇形覆盖[-θ,θ]开角内的回波信号,第i个水下疑似目标的回波信号;
避碰声纳采集第i个水下疑似目标的回波持续时间t=t2-t1;
其中,t1为第i个水下疑似目标的回波的起始时刻;t2为第i个水下疑似目标的回波的终止时刻;
判断第i个水下疑似目标的回波强度和回波持续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29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