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0648.2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6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贾东风;王军;朱兴福;韩健勇;闫夫顺;吴圣智;王荣凯;杨光;张华军;崔震;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D11/10;E21D11/15;E21D11/38;E21F17/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盈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4 | 代理人: | 孙宝芸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越 既有 锚索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包括顶管线路地下障碍物的探查;施工钢板桩;施工旋喷桩: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在每根锚索的两侧、与钢板桩之间的空隙处,且在钢板桩的后方分别加设旋喷桩,所述锚索左、右两个相互叠合的旋喷桩将相邻的两块钢板桩密封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止水结构;沟槽开挖与内支撑支护施工;和顶管施工。本发明方法通过钢板桩与旋喷桩的共同配合使用形成止水结构,能够保证基坑开挖和锚索破除过程中,尤其适用于富水地层中的沟槽开挖的防水问题,能够保证顺利完成顶管穿越既有锚索障碍区域。本发明方法中的基坑混凝土垫层设置模具,其模具的作用是用于顶管定位,能够快速、准确将顶定位,模板可以重复使用,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管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管网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就像人类的“血管”网络一样,负责营养的供应和物质的传递,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带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促进城市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城市原有地下管网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需求,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因此,要不断地对城市地下管网进行修复、扩建以及新建。对于穿越建(构)筑物、各类地下管线、山川、河流等修建地下管网时,传统的露天开挖管道敷设施工方法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此时,出现了非开挖管道敷设施工方法,其中顶管施工技术凭借众多优势在管道和隧道等地下管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较晚,并且加之前期城市规划不合理,顶管施工将难以避免面对穿越锚索区、遇到钢筋混凝土块及地下管线等地下障碍物的难题,这给顶管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即顶管机穿越地下障碍物,尤其当顶管穿越锚索结构时,锚索筋体由钢绞线组成,钢绞线具有较高的拉压强度和一定程度的柔韧性,极易缠绕在顶管机刀盘,造成卡机甚至刀盘损坏;为此,如何安全、经济地穿越密集锚索群区段进行顶管施工,已经成为顶管施工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顶管工程无法穿越既有锚索群区域的难题。由于早期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不当,顶管施工将难以避免面对穿越锚索区、遇到钢筋混凝土块及地下管线等地下障碍物,给顶管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当顶管机穿越地下障碍物,尤其当顶管穿越锚索结构时,锚索筋体由钢绞线组成,钢绞线具有较高的拉压强度和一定程度的柔韧性,极易缠绕在顶管机刀盘,造成卡机甚至刀盘损坏等问题。本发明技术可实现安全、经济地穿越密集锚索群区段进行顶管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顶管线路的设计
根据现场情况,设计顶管的路线与既有锚索之间的相对位置;
步骤二,施工钢板桩
在锚索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钢板桩,锚索与钢板桩边缘之间的距离为H;
所述钢板桩桩顶部位置安装传感器;
第三步,施工旋喷桩
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在每根锚索的两侧、与钢板桩之间的空隙处,且在钢板桩的后方分别加设旋喷桩,所述锚索左、右两个相互叠合的旋喷桩将相邻的两块钢板桩密封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止水结构;
第四步,沟槽开挖与内支撑支护施工;
第五步,顶管施工
当基坑开挖完成后,平整地基,并浇筑混凝土垫层,然后安装顶管。
而且,所述步骤二中,在施工钢板桩之前,先进行地面卸载。
而且,所述锚索与钢板桩之间的距离H小于1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0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